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

    威尔逊China:Mother of Gardens两个中译本的比较阅读

    谭文德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1月03日   16 版)
    《中国——园林之母》,[英]E.H.威尔逊著,胡启明译,广东科技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60.00元
    《中国乃世界花园之母》,[英]E.H.威尔逊著,包志毅主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108.00元
    《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环境变迁》,印开蒲等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588.00元

        威尔逊名著《中国——园林之母》(China:MotherofGardens)一书,2015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胡启明教授翻译成中文,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胡本”);同年8月,三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威尔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深受观众欢迎;接着,北京植物园又举办了“威尔逊事迹展览”,在国内出现了一阵小小的威尔逊热。最近又见到有该书另一个译本《中国乃花园之母》经包志毅教授主译,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报道(以下简称“包本”)。同一本书,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有两个不同译本,说明我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达兴旺。作为植物爱好者,两个译本,我都是在第一时间购得,先睹为快。最近在读完包本之后,对照胡本,作如下评论,以就教于读者。

     

        要谈论这两个译本之前,首先必须先提到另一本著作,即印开蒲教授的《百年追寻》。印先生的工作很了不起,他根据记载,拿着威尔逊拍摄的照片,追溯威尔逊的足迹,走遍了湖北、四川各地,考察当年威尔逊拍摄照片的地点,还要找到同样的角度也拍一张照片,进行对比,以说明近一百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全书共有250组连接百年时空的新老对比新照片,图文并茂,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可供一般自然、历史爱好者欣赏。书后附有“地名对照表”,无疑为上面两个译本的翻译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地理信息。

     

        再谈两个译本。胡本先出,占了《中国——园林之母》这个正名。译者胡启明先生是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鉴定、考证植物是他的专长,所以在翻译处理书中众多植物种类、考订名称时,得心应手,还能发现原著中的一些错误,并根据最新资料对所有植物的正名、异名一一作了订正。书中的地名与《百年追寻》不尽相同,有不少增加或更动,从其译注看到,有些地点曾派学生前往实地调查,说明下过一番考证功夫,是第一手资料。全书译文文字简练、准确,朴实无华。书后附有植物学名(包括正名和异名)和地名索引,便于读者查对,比较专业。译本的装帧、印刷质量也较好,书价不算高,大众可以接受。

     

        包本有一个翻译团队,最后还有出版社编辑参加“润色”。陈俊愉院士在世时,曾在2007年《大自然》第一期中发表文章提到:“去年,我组织了一批同志翻译《中国,园林的母亲》,计划今年问世。”后因种种原因,进展并不顺利。迟了一步面世,书名改用“中国乃世界花园之母”,以示与胡本不同。

     

        后出的译本参考前面的译本是很自然的事情。包本在“译者序”中也提到“最后的修改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胡启明先生的译本,获益匪浅”,只是没说具体内容。比较两个译本可明显看出,胡本中新考证出的地名、订正原著中的错误,包本都全盘吸收了,只是新增加的照片图注,有数处出现疏忽,没有改过来与正文统一,如插在15章后面的照片,有6幅的图注均为“灌县西部潘澜山(Pan-lan-shan)峡谷”,但这一章的副标题就是“巴郎山的植物”,正文中,巴郎山(Pan-lan-shan)也出现过多次,而且巴郎山也不在灌县境内。

     

        植物正名和异名的问题比较复杂,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本对异名未作处理,只在少数地方加了译注,但前后常不统一,有些混乱,同一个种在不同的地方名字不同或不完全相同。以Primulaveitchii为例,这个拉丁名在胡本中用斜体,表示是个异名,其正名可在书后“植物学名索引”查到,是Primulapolyneura,所以中文名是“多脉报春”。在包本中,有的地方(259页)从胡本,中文名用了“多脉报春”;有的地方(396页)没有改,还是用“维氏报春”;还有的地方(298页图注),中文名、拉丁名都改了,改为“川西繸瓣报春Primulaveitchi⁃ana”——这一改就“张冠李戴”了,因为veitchii和veitchiana这两个种加词虽然只是词尾不同,但是代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种。又如第353页的译注是:Cornus chinensis = C.Kousavar.chinensis,而到了444页又变成了Cornus kousavar. chi⁃nensis=Dendranthamiakousa。我查遍所有参考书都找不到Dendran⁃thamia这个属名,最后才想到应是“Dendrobenthamia”的拼写错误,但这个属名却是山茱萸属(Cornus)的异名。更关键的是Cornuschinen⁃sis与Cornus kousavar. chinensis是完全不同的植物,虽然两边都有chinensis这个加词。Cornuskousavar. chinensis与Dendrobenthamiakousa也是一样,虽然两边都有kousa这个加词,它们之间不能画等号。

     

        在植物产品和加工方面,两个版本的相同程度也很高,只是包本(491页)将以“通草”髓心为原料制成的纸译为“中国宣纸”,似乎不知有“通草纸”,犯了一般常识性的错误。虽然这两种纸都用来作画,但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包本也力求创新,有自己的亮点,从阿诺德树木园获得300余幅威尔逊拍摄的老照片插入书中,以求“更为丰富而精彩”。材料是很宝贵的,但读过新书后,难免使读者总感到有点“失落”,不够满足。作为一个忠实的读者,谨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希望再版时能够改进。首先是印刷问题,许多版面白茫茫一片,分辨率极低,看不清内容,质量大有提高空间;其次是重复太多,建议还是应该精选一下。画面相类似的马尾松林照片就有19幅之多,占了篇幅,不说明问题,不如按正规,在书后安排植物名和地名索引,更为实用;再有就是对照片还应很好地消化、整理一下。其实这些照片有一部分已在《百年追寻》一书中出现过,而且印开蒲先生已整理得很清楚,如有几张分别是都江堰的吊桥(270页)、二王庙(271页),成都武侯祠的桂荷楼(145页)、望江楼(179页),云阳的张飞庙(137页)、陶家大院(135页)等等,都是有厚重历史文化沉淀的古迹,也是地标性的建筑,如图注中有了这些内容,才不会与历史、人文完全脱节,效果就会完全不同,给人以亲切感,不致太单调无趣,才会有真正的意义。如第181页的一张照片,是一中式二层楼建筑,走廊上站着一男一女,明显是外国人。图注为“成都闲适男女”。实际上这张照片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图中建筑是基督教长老会在成都的会所,Davidson医生夫妇也居住于此。1910年9月3日,威尔逊在汶川遇塌方,脚骨折,被送到这里治疗了一段时间。离别时,威尔逊特地为医生夫妇照相留念(见S.A.Spongberg:A ReunionofTree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0,第209页)。只有了解历史才会有意义,不然就只能是简单无聊的“闲适男女”了。

     

        总的来说,包本给人的印象还是完成得仓促了一些。如果陈俊愉院士还健在,以他的严谨治学精神,是绝对不会同意就这样出版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