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2月20日   01 版)

        《列宁:阳光中微尘的全能主》获俄国大书奖

     

        今年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第十二届俄国大书奖仿行旧时代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为今年的评奖活动设定了“一切权力归俄国文学”的口号。结果,记者、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政府媒体《俄罗斯报》文化部的主编列夫·丹尼尔金以其描写俄国革命导师的传记《列宁:阳光中微尘的全能主》,几乎没有悬念地赢得了大奖。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书奖的一、二、三等奖全部颁给了苏联背景的作品。

     

        (详见4版)

        出版业如何抢占知识付费的风口

        在知识付费这个大风口之下,众多出版商也主动进入知识付费这一战场。如果放在过去,出版商可能会选择与知识付费平台以版权合作的形式推广图书产品,但现在有更多大胆的出版商试图从纸质书生产商,转型为知识付费内容生产商。内容产品不同于共享单车,它有着各种细分的领域和用户需求,没有任何一家知识付费平台可以精通所有门类,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相反,各家出版商都在自己擅长的赛道上有着丰富的内容资源,和作者、译者、书评人的人脉资源。这时,出版商应认真思考,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和用户痛点综合起来,开发出相应的阅读服务。内容价值的优劣将是决定出版行业未来胜败的关键因素,出版行业在知识付费领域的创新,不是彻底抛弃掉传统经验和优势地位的创新,而应该思考如何为已有的资源赋能,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详见6版)

        和这世界的不快已经吵完——悼余光中

     

        余光中自己说过,作家并不是靠论战乃至混战成名的。但一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要逃避论战很难做到。在社会变革和文学思潮更替的年代,有责任感的作家不应回避大是大非的问题,他应该入世而不应该遁世,应该发言,应该亮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上世纪60年代保卫现代诗的论战中,余光中正是这样做的。但在乡土文学大论战中,余光中的表态和发言对乡土作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精神压迫作用,呼应了国民党整肃不同文艺声音的铁腕政策,余光中的正面形象由此受到挑战,他在台湾文坛的伟岸身影由此打了不小的折扣,少数青年诗人甚至作出了“告别余光中”的痛苦抉择。时隔27年,大陆重提余光中在乡土文学论战中的所作所为,视线以外的余光中、光环之外的余光中终于浮出地表。

     

        (详见7版)

     

        “围城”里的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才女之一。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李清照的形象一直都是中学课本里介绍的那样:她出身官宦之家,加上天资聪慧,因此年少时便显露出不凡的才华。后来又嫁给丞相的儿子、太学生赵明诚,可谓是“志趣爱好相同,生活美满幸福”。可是,后来北宋灭亡,赵明诚不久也病死。“南渡”后的李清照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直到离开人世。生活的变化,反映到李清照的诗词、文章里,就是她前期作品多描写幸福生活或夫妻离别的忧愁,后期作品更多的是对丈夫的无限怀念与对故国的深切眷恋。也就是说,她从一位“却把青梅嗅”的可爱少女,变成了一位“人比黄花瘦”的愁怨妇人。可是,美国汉学家艾朗诺的名著《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大大颠覆了人们心中的李清照形象。

     

        (详见9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