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2月06日 星期三

    从几个意象品读《棠棣》的深沉诗意

    藏刃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2月06日   08 版)

        ■藏刃

     

        《棠棣》这首诗,在“小雅”的编排顺序中,上接《鹿鸣》与《皇皇者华》的宴乐雅歌和家国辛劳,下接《伐木》的友悌情深。它唱出了亲友血气的特性以及对生命的无限眷恋。

     

        这样的排列能让读者体会到编排匠心,每一首诗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它和其他的篇章是有机的结合,形成宏大交响。

     

        《棠棣》一诗,是整个交响中的最动人的部分,此一篇几乎概括了整部诗经的深沉诗意。

     

        而它的诗意或者说惊心动魄之处,则完全体现在几个奇特的出人意料的字词和意象。

     

        第一个是棠棣,首章:“棠棣之华,鄂不韡韡。”“棠棣”这个意象完成了榫卯相合、贯穿始末的比喻。

     

        古文字学家高亨先生说:“常棣:借为棠,即棠梨树。”这个注释会削弱原诗的意味。(见高亨《诗经今注》222页至2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版)另外的注释,也许更符合《棠棣》这首诗。如,北宋的宋祁认为,“唐棣”是“栘”。《尔雅》的解释也是:“唐棣,栘也。”再参阅李时珍的说法:“枎栘木生江南山谷,树大十数围,无风叶动,花反而后合。”(《本草纲目》,“木2·枎栘篇”,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再参阅《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棠,即唐。”(李梦生《左传今注》14页,凤凰出版社)可以认定,棠棣这种植物的特质就是,花开之后复再合拢。这个特性多么符合诗中咏叹的“兄弟阋于墙”。兄弟之间发生龃龉没关系!终究和好,就像花朵分开后又合上。读者会惊讶于棠棣这种植物的属性。也更惊讶古人紧紧拥抱大自然,顺手拈来的比兴如此恰当而奇特。

     

        第二个是鹡鸰,诗中第三章:“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脊令就是鹡鸰。据师旷《禽经》上说,鹡鸰这种鸟群体情深。它的特性让人心动:一只离群,其牠鸟就鸣叫以寻找同类。鹡鸰俗称“雪姑”,牠叫起来,天会降雪。设想一下,假如同伴们听不到牠的叫声,但能见到飘落的雪花,然后沿着雪花的飘落去找到同伴,何其美好。

     

        第三个是“裒”,第二章:“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高亨先生将这个“裒”字注释为“聚集”。(见高亨《诗经今注》222页至2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版)在今天市面上的所有版本,都将“裒”字解释为“聚集”。

     

        通观全诗,这个“裒”字,应该是古文中的另一种解释:减少。严可均在《全文》里说:“裒辑”。“裒”相对“辑”是减少、裁剪的意思。

     

        这个“裒”字,体现出古典文字的精妙使用。正确理解这个“裒”字,方能把握《诗经》的深沉诗意。

     

        我是在痛苦中领悟这个字的,那是我的恩师去世时,我看着师母静静坐在老师的遗像右下方,许久,师母说:“我的天地都塌了……”

     

        后来,我联想到约翰·多恩的诗句:

        所有人的离去

     

        都是我的减少。

     

        而古希腊伯里克利在悼念青年士兵时说:

     

        他们的死

     

        像是从我们的一年中夺走了春天。

     

        《棠棣》使用这个“裒”字,其深深的伤痛已经不言而喻,“原隰裒矣!”我们的挚爱亲朋的离去,难道不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原野在减少吗?

     

        都说“古哲文字,一字千金”。我想,领悟和正确解读《诗经》中的意象乃至语词,是打开《诗经》秘密的钥匙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