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经典的图画书,总会问自己:什么是好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我想,“直入人心”应该是优秀图画书的样子。无论是在看的过程中,还是在反复回味中,有那么几处能够直达读者内心深处,这样的作品很难被忘记。
《桃花鱼婆婆》是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青年插画师马鹏浩的最新作品。作品以湘西苗寨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小孩子与一位会放蛊的巫婆之间的故事。巫婆名叫阿秀婆,因为会做好吃的桃花鱼,又被孩子们叫做桃花鱼婆婆。阿秀婆离群索居,人们见到她都避而远之,只有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和她形影不离。
把这部作品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每看一遍都有一些新发现。在反复揣摩中,小心脏一次次被击中。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非常平和,淡淡的故事、淡淡的画风,貌似仅仅描写了阿秀婆和一群小屁孩之间的家长里短。看着看着,脑袋里冒出个声音:情节的变局在哪里?小朋友们喜欢吃阿秀婆做的桃花鱼(酸鱼),小朋友们采来野柿子、毛栗子、小蘑菇作为回馈。看似一本书快要翻完了,难道就这么简单?突然,野猪出现了!立刻,“腾”地一声,读者的情绪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先抑后扬,阅读体验在这一刻——故事情节的张力中——达到了高潮。在平静中突然出现的危险,桃花鱼婆婆和小孩子们该如何应对?故事的发展推动着读者赶紧往下翻页。
阿秀婆用烟杆砸向野猪,成功转移了野猪的注意力。小孩们得救了,野猪追赶之下,阿秀婆被逼上了断崖。“阿秀婆朝断崖的方向跑去。”“越跑越快,越追越近……”在极度克制的文字的衬托下,画面具有超强的张力:从小图到大图,从整体到阿秀婆脸部的大特写,把紧张的气氛渲染到了极点。野猪追赶阿秀婆来到了断崖边上,这里设置了一处折页,正面是阿秀婆鼓起的长袍像张开的翅膀。打开折页后的反面,是一只完全打开翅膀的老鹰,翅膀超越了图画书的边界。图像从书中走到了书外,更把阿秀婆的形象从断崖延展到了空中。
除了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显而易见的画面,很多优秀的图画书由于暗藏了很多线索而耐看。本书中,老鼠、猫、牛、马等一群小动物构成了好几条暗藏的线索。小老鼠,从封面到封底,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路人甲,而是隐藏着欲言又止的表达。图文之间,通过读者细心地观察而得到的细微之处的信息,让整部作品显得立体、丰满。前环衬上小老鼠举着一根羽毛进入了画面。这根羽毛就是阿秀婆头饰中的羽毛。高低起伏的山坡和一群小老鼠,顺势延展到书名页:跟随阿秀婆往前跑。小老鼠是阿秀婆的帮手:帮助抬罐子,帮助抓桃花鱼。小老鼠是游戏的高手:在猫捉老鼠的时候永远不会输;小老鼠是见证者:陪伴着小孩子们快乐生活;小老鼠更是阿秀婆的追随者:在后环衬上,一根羽毛飘荡而去,小老鼠紧跟着。如果把后环衬与前环衬连接起来,整个故事就构成了一个闭环。于是,故事开头小老鼠扛着的羽毛,就能和结尾处的羽毛构成相互的对应关系。于是,故事中的阿秀婆有没有死已经不重要了,创作者手中结束了的故事,在读者脑海中反复延续起来。
在前勒口有一处图像介绍:防蛊手势。握紧拳头,把大拇指埋到食指下面。湘西有没有这样的手势,读者不清楚。在这部作品中,小孩子们做出这个手势,立刻显示出了对阿秀婆既爱又怕的复杂情感。当小孩子在大街上跟随阿秀婆的时候,当阿秀婆施展魔法做酸鱼的时候,当小孩子向阿秀婆讨鱼吃的时候,都有这个手势。这是小伙伴之间的暗号,是自我壮胆的魔法。最令人感动的是最后一页,阿秀婆掉下了悬崖找不到了,阿秀婆家的那只猫竟然衔着酸鱼出现了。小孩子们本能地握起了拳头。物是人非,情感依旧。小小的拳头,这一神来之笔,不注意看很容易忽略,凝结了作家、画家、编辑三方合作的无数心血。书中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无处不在的眼睛,是画家小时候害怕黑暗的无意识地想象。面对恐惧和陌生,无论是山坡还是屋子,无论是烟气还是口袋,都长出了眼睛,充满了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