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灵感从航海生活中来

    ——“海洋作家”陆俊超

    毛乐耕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1月15日   14 版)

        上世纪50年代成名的“海洋作家”陆俊超出生于上海,侨居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一带。童年时代他大量阅读张天翼等前辈作家的童话作品,17岁时当了海员,具有丰富的航海生活经历。他的小说都是以航海生活为背景,充满了海洋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

     

        陆俊超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成名的“海洋作家”。他的小说都是以航海生活为背景,以远洋货轮上的海员为主角,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海洋生活气息,热情奔放,豪迈雄壮,题材独特,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

     

        陆俊超1928年2月出生于上海崇明庙镇的一个海员家庭,自幼随叔父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一带侨居。因为叔父是教师,周围的图书比较多,陆俊超在叔父的指导下,童年时代就开始大量阅读张天翼等前辈作家的童话作品,从小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

     

        陆俊超17岁时就上船当了海员,具有丰富的航海生活经历。那时候,外国商船都是雇用各国的廉价劳动力当水手,因此一条船上往往聚集了来自不同国家属于不同种族的船员。陆俊超也上了这样的商船,与这些生活底层的被剥削者共同劳动、同甘共苦。在商船上,很多人都有一段段身世各异、曲折惊险的遭遇。在漫长的航行途中,在狭窄的水手舱里,在烈日炎炎的甲板上,这些肤色各异、饱经沧桑的劳动者常常会争相倾吐自己与大风大浪、与剥削者强暴者斗争的往事。在繁重的劳动之余,陆俊超最喜欢听海员们讲述他们的传奇故事。

     

        这些被奴役、被欺凌,同时又具有反抗精神的海员,在陆俊超的心灵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的音容神态、动作举止,常常会在陆俊超的脑海里闪现,他们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更是时时激励着陆俊超。在青年陆俊超的内心,一直涌动着一个强烈的愿望,自己要把这些所见所闻,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传递给别人,与别人分享。

     

        1946年陆俊超离开外国商船回国,到当时国民党官僚资本所属的远洋货轮上谋生。1946年,陆俊超在货轮上参加了起义,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海员,到1960年还当上了船长。

     

        在航海工作中,陆俊超的文学创作热情和潜力渐渐被激发出来,他开始了业余写作。1956年,他的第一篇小说《海洋的主人》发表。从此以后,他撰写的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作品频频亮相,引起了文学界和读者的注意。1958年,他发表了短篇《惊涛骇浪万里行》,这篇作品获得了当时《萌芽》杂志发起的描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征文一等奖。他的特写《劳动号油轮》还与其他作者的两篇特写一起,编成了《劳动号油轮》一书,署名陆俊超等著,由作家出版社以“文艺作品选”第一辑的名义出版。这一年的《人民文学》第10期,还发表了评论家杜埃的《惊涛骇浪里的英雄形象——谈陆俊超的几篇小说特写》的评论文章,对陆俊超的创作予以肯定和鼓励。陆俊超的第一本书也是在这一年出版的。此书的版本信息是:《国际友谊号》,(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58年4月第1版,华三川插画,张之凡装帧。

     

        陆俊超成为新中国的海员以后,曾被派往中国与波兰合营的远洋船上担任驾驶员。《国际友谊号》这本书就是以他自己的这个工作经历为背景创作的。

     

        小说描写在一艘名为“国际友谊号”的波兰远洋货轮上,聚集了来自好几个国家的海员在一起工作。他们中间有波兰籍的老船长马切也夫斯基,有中国籍的驾驶员海宁,有希腊籍的水手尤力克,还有在海难中获救的马来亚籍船老大阿里……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遭遇,现在汇聚在同一条船上,在从欧洲驶往中国的途中又遇到了惊险的海上生活,大家同舟共济,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既分担着他人的痛苦,又共享着友谊与欢乐。小说通过这些曲折的经历和故事,赞美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友好,并对霸权主义进行了谴责。

     

        这篇小说,主要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对海洋景观及航海生活的描写非常生动,既适合少年儿童阅读,也适合成年人阅读。华三川作画的多幅插图,张之凡的装帧设计,也给全书增色不少。小说出版四个月后,又更换了封面,进行第2次印刷,至1962年9月,一共进行了10次印刷,印数达到102000册。

     

        这本书出版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将单篇《国际友谊号》和陆俊超的其他几篇作品合在一起,列入“文学小丛书”,仍以《国际友谊号》为书名,于1959年6月出版了一种新的版本。同年12月,作家出版社也用《国际友谊号》为书名,将其列入“文学创作读物”丛书,再出新版本。这是《国际友谊号》的另外两个不同的版本。

     

        这以后,陆俊超在创作上更加努力,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九级风暴》,此篇先是在《人民文学》上连载,接着由作家出版社1959年9月出第1版,小说出版后,很快被翻译成俄文在苏联发行。短篇集《姊妹船》,收作品5篇,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6月第1版。长篇小说《幸福的港湾》,上海文艺出版社1964年3月第1版。“文革”以后,“陆俊超小说选”《相逢在安特卫普》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出第1版。

     

        1979年6月,陆俊超曾应邀为《中国现代作家传略》写了一篇《自传》,他在文章中总结说:“我的童年是在热带的海岛上度过的,从青年时代开始,至今跟海洋打交道,我了解它,热爱它。我熟悉的人物也都是那些跟大海有着特殊感情的海员,作为一个业余作者,我想除了过去写过的那些以海洋为背景的小说外,今后要写的仍然是我所热爱的海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