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1月01日 星期三

    《穿墙》:汉娜·阿伦特早年文学作品首次出版

    中华读书报记者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1月01日   04 版)
    童年的约翰娜·“汉娜”·阿伦特
    《穿墙:一个故事和三个寓言,前附〈我们的小孩〉》

        大书

     

        1914年1月,玛尔塔·科恩在日记中写道,艰难而伤心的岁月已成过去,“孩子目睹并经历了她父亲的病痛。她表现良好,对他有耐心……她一早一晚都为他祷告,虽然谁也不曾教她这样做。”

     

        孩子名叫约翰娜,即汉娜,日后名扬世界的哲学家——或如她自己所称,她是政治科学家。

     

        她父亲保罗·阿伦特患了梅毒,反反复复,时好时坏,久病不愈,受尽折磨,终于在1913年10月死去,此时汉娜只有七岁。母亲玛尔塔记录道:“她认为这让我悲伤,但她自己不为所动。她对我说:‘你知道的,妈妈,这种事很多女人都会遇到。’”

     

        玛尔塔·科恩的日记记在一个蓝灰色的布面笔记本里,取名《我们的小孩》(UnserKind),里面的内容写于1906年到1918年,记录了汉娜人生最初的十二年。在母亲眼里,她聪明过人,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有兴趣,但不喜欢洋娃娃,只爱图画书和故事书。她乐观,开朗,是“一缕真正的阳光”。她喜欢唱歌,很有热情,可惜五音不全。

     

        几乎所有的阿伦特传记都引用过玛尔塔的日记。八岁的汉娜告诉母亲:“如果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孩子,他可能不认识他的父亲。”保加利亚出生的法国哲学家尤莉娅·克里斯特耶娃(JuliaKristeva)认为,这小女孩正在确认她男性的身份,“汉娜的这一席话暴露出两个女人之间的肉体接触以及他对缺席的男性的渴望——渴望拥有这个男人,渴望成为这个男人。”(引刘成富译文)

     

        1975年12月4日,汉娜·阿伦特在美国纽约去世时,这个笔记本就放在她打字机前的书架上。《解放报》上周说,2015年,学者和阿伦特专家卡琳·比罗(Kar⁃inBiro)在纽约新学院图书馆的档案中发现了玛尔塔的日记(我们注意到,伊丽莎白·扬-布吕尔[ElisabethYoung-Bruehl]在其1982年出版的著名的阿伦特传记《为了对世界的爱》[ForLoveoftheWorld,2004年耶鲁大学出版社的第二版]中注明,日记现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阿伦特档案),一同找到的还有青年阿伦特从未发表过的四个短篇:一个写于1929年的短篇小说《动物智者》(LesSagesAnimaux),三篇1938年流亡巴黎期间所写的谜一般的寓言:《门》(LaPorte)、《穿墙》(Atraverslemur)和《心脏减去的重量》(LePoidsôtéducœur),充满隐喻,亦含有她未来政治思想的雏形。

     

        帕约出版社日前以《穿墙:一个故事和三个寓言,前附〈我们的小孩〉》(Atraverslemur:Un conte et trois parabolesprécédésde Notreenfant)为名,在法国首次出版了阿伦特这四个短篇,以及玛尔塔·科恩的日记,由卡琳·比罗翻译和解读。她分析了玛尔塔的教育理念、保罗的哲学藏书和汉娜·阿伦特的阅读方向,还介绍了阿伦特对犹太教的态度、她对政治的兴趣、她的感情生活和爱人们。

     

        阿伦特的文学热情可见于她对里尔克的诗歌、浪漫主义文学和丹麦作家卡伦·布利克森的喜爱。在《动物智者》中,她用一个寻鹅女孩的视角,写了鱼、狮子、骆驼、白象和飞马,影射了她与大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情史,目的是向新婚的首任丈夫京特·施特恩表白,另一段故事已经结束,她将忠于他的爱。

     

        纳粹在德国上台后,阿伦特流亡巴黎,1940年嫁次任丈夫海因里希·布吕歇尔,法国沦陷,她逃奔纽约。1961年赴耶路撒冷报道以色列对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轰动世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