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乡土文学为何长盛不衰 专家学者研讨中国百年经验

    刘霄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0月25日   01 版)

        本报讯为了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总结新文学百年的丰厚经验,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项目组联合召开的“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经验:从鲁迅到莫言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20日至22日在京召开。

     

        “乡土文学从现代到当代都是文学的主潮,重要的流派、作家和作品都与乡土文学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表示,乡土文学在不同时期都有新的发展,但是文学研究中对于乡土文学个案思考较多,宏观的、整体性的问题研究不够。乡土文学为何长盛不衰,和本土化、民族性,和现实主义有何关系,我们需要全面总结和梳理,并做出前瞻性思考。尤其是“十九大”报告提出扶贫攻坚,乡村振兴计划。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乡村,乡村还在,但已非传统形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乡土文学如何继续,意义重大。

     

        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新创和变革,不仅是属于中国文学的,它也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意义和文学意义,是其受到世界关注的根由所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志忠指出,100年前,陈独秀、胡适对文学革命的探讨,拉开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大幕。新文学是幸运的,它不但有敢为天下先的探路者,还有鲁迅这样的文学巨匠,以他对未庄、鲁镇和S城的杰出而透辟的描写,一出手就矗立在文学的高峰上,为百年中国乡土文学写下辉煌的一页。今年的9月,莫言再出新作,以戏曲剧本《锦衣》和《故乡人事》,为高密东北乡的文学版图再谱新章。在这100年间,乡土文学始终是中国新文学的重中之重,是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学成就的。究其原因,一是农业文明历史悠久的中国之现代性的转型,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农村,从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中国农民一直是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主力军;二是表现这一历史巨人的文学,因为其乡土气息,因为其得人脉接地气,也因为中国作家在家国情怀和民族振兴的志向驱动下,在艺术表现对象和艺术表现力自身的划时代变革中不懈的努力,使得中国文学得以迅速地成长和成熟,成为现代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者季红真以重要的时间节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为例,指出中国的新文学一开始就是在全球近代历史大势的裹挟之下,经历近一个世纪的起承转合,中国的乡土文学在裂变的流转中走向融合。莫言无疑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在叙事立场、文体形式、语言风格等诸方面,都汇集了中国文化诸多的传统,并且在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找到了顺应全球人类发展大势的情感通道,质疑颠覆着现代文明庞大的知识体系,回应丰富着全球人类的心灵呼喊,为危机中的人类生存提供寻找精神家园的中国经验。至此,中国的乡土文学才真正汇入世界文化的主潮中。(刘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