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

    趣话郑州之祭城

    张勇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9月06日   08 版)
    《中国人容易读错的字》,李问渠主编,九州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定价32元

        前几日,和同事一起出差郑州,路过郑州市的郑东新区东北部祭城路,同事看到路牌随口读作“祭(ji)城路”,我也没多在意;后来到达目的地时,郑州当地朋友问我们从哪条路来时,同事便说是“祭(ji)城路”,这位当地朋友笑了起来,说了解郑州,还要了解郑州的历史文化,了解郑州文化还要从这个“祭(ji)城”入手,当听完了他的一番介绍之后,我们释然……

        据友人介绍,历史上祭城叫祭国;祭(zhà),最早为商朝——郑州又称商都——的邦国,在商代甲骨文中多次被提及,周灭商后也将祭国灭掉。

        祭国虽然被灭国,但之前,祭国还是出了一些非常著名的人物,譬如祭公谋父就是一位贤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辅佐周穆王的过程中,就提出了“以王道而不是霸道”的兴国理念,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但周穆王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真正执行过。

        针对当时的周边少数民族,祭公谋父建议穆王对犬戎采取怀柔政策,而不炫耀武力,周穆王不听劝告,霸道再次战胜王道,弱肉强食,是当时的规律,就率兵攻打犬戎,尽管战争取得了胜利,但周边的少数民族再也不称臣纳贡,周王朝国力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周幽王的时候,反过来被犬戎打败后不得不迁都洛阳。

        据最新的考古发现,祭城国已经存在了3000多年,昔日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陈迹,渐渐为后人遗忘,埋藏于地下;现在重新发掘,使之重见天日,让我们看到一个古国的兴盛,栩栩如在眼前,令人感喟不已。

        相比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南阳,一个个都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和王朝兴替相关。我生活的家园之南阳,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南阳的街道命名,以历史文化名人为主,譬如范蠡路、百里奚路、两相路、张衡路、卧龙路、武侯路、医圣祠路……彰显了南阳历史人文资源的丰厚。

        看起来是一个字的读音问题,究其实质,是一个历史文化问题,是一部文化辞典,是一部流动的人文河流。这让我不由地心生感慨,中国文化的悠久,不是口头说说那么简单,其内涵、其人文意蕴,都包含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甚至是一个路牌的命名上。时代变迁,历经沧海桑田,当地人不会随意改变古地名的读音,此谓文化的“活化石”。

        郑州之祭城,不是新野的“汉桑城”——被誉为“世界最小的城”,仅有尺寸之地,胜似“汉桑城”;作为现今的“城中之城”——郑州之祭城,一直活在历史和现实的河流之中,一直绵延不绝,这就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怎不让人心生敬慕之情,可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由郑州之祭城,联想到目前我正在拜读的《中国人容易读错的字》《中国人容易写错的字》,真是一套及时的书,读之受益匪浅;继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李问渠主编更是匠心独具、沉潜书屋,废寝忘食苦心孤诣编辑此书,使之形成系统的完整之著作,并付梓成书,堪为中华文化事业添砖加瓦之举,真是善莫大焉;这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汉字文化魅力增添新的视域,也深化了我们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化传统之认识,更为我们弘扬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增添新的历史维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