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

    砥砺前行 文学理论批评五年来取得新进展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9月06日   01 版)

        本报讯 由文艺报举办的“砥砺五年——文学理论批评研讨会”9月2日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并讲话。他指出,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依然有很多具体的理论和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上的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包括现实主义等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新的历史阶段重新认识。我们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是从人文主义传统来确立的,而这一传统在新媒体、新技术条件下正在面临巨大的、严峻的挑战,这一挑战不是摆出坚决捍卫的姿态就能解决,不仅仅取决于我们把文章写得花团锦簇,根本上还取决于理论的有效性。

     

        从总体上看,近五年的文学评论批评,面对中国当代大变革大发展的丰富实践,面对文学创作繁荣兴盛的良好局面,能够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研讨理论,评判作品,表现出了关注中国经验、中国传统、中国现实的品质。”中国小说学会会长、评论家雷达重点谈到与创作实践密切相关的理论问题,一是关于人民与人民性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一切文艺创作思想和创作活动的总开关,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二是关于现实主义精神。在中国当下的语境里,该怎样重新认识和理解现实主义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现实主义会呈现不同的风貌。我们身处物化的,功利化的,娱乐化的时代,被物质的枷锁锁着,欲望、感官、物质的实惠化,如何活得有筋骨,有精气神,如何在困难乃至苦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保持对真与善的追求,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在今天,我更认同现实主义精神这一提法,认为有必要在文学中强调和发扬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就是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感,更敢于直面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更关注人民的苦乐,关注当下的生存,更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它尤其表现在对精神问题的敏感和探索上。”雷达举例说,在物质主义急剧膨胀的今天,人的精神世界会出现严重危机,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解决不了,无能为力,那就要求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创作,更多地将笔触伸向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他认为,现实主义精神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对人民的生活命运和思想情感的深切关怀;二是富于人文深度的批判精神和批判品格;三是热烈的理想主义情怀。没有这些,现实主义精神将会变得空洞无物。各种方法都有存在的权利,而真正决定作品生命力的是其思想的高度,人性的深度,文化精神的广度。

     

        评论家胡平注意到,现场批评正逐渐成为文学评论的主体和基石。当代文学评论伴随着文学创作共同成长,文学创作每时每刻都在演变发育,新场域新景观层出不穷,文学评论为了避免无的放矢,就必须步步追踪创作,从具体阅读每一篇重要的作品做起,将判断、立论和导引放在其后,才可能对文学空间发生切实影响。一个评论家一年不读过千万字以上的当下作品,并坚持多年,就难以称为当代文学评论家,也难有资格作出宏观阐释。阅读是评论的前提,也是评选和评奖的功底。凡重要评奖,现在更依靠多数评委的日常大量阅读,以保证短时间内能够准确地判别所有作品在全国创作水平线上的高低。应该说五年来随着国内文学创作数量的提升,现场评论家的数量也在增加,这是令人欣慰的。一个平时不太关注创作的评委,参加评奖以后,见到一部平常的作品就赞不绝口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少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