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
杂 志 |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8月09日
09
版)
【博物学】 谈到“不列颠博物学家”,我们首先会想到写《塞尔彭自然史》的吉尔伯特·怀特,写《地质学原理》的赖尔,写《物种起源》的达尔文——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本书都有涉及,但是,其所占篇幅却令人惊异地微不足道。实际上,本书旨在追溯英国博物学(包括植物、地质、鸟类、昆虫、海洋生物、生态等学科领域)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发展历程及其社会史,其关注的范围就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举凡相关的组织、工具的进步、社会风气的变迁、学术思潮的更替,书中均有讲述。例如关于协会和俱乐部的成立和兴衰,关于地质锤、捕蝶网、水族箱的发明,关于博物学在大众中掀起的热潮,关于保护主义的兴起等,都有史料翔实、生动有趣的记述。近年来很多人致力于推动博物学在中国的发展,我们或可从英国博物学的发展史中获得有益启发。 |
【古典文学】 正如书名副题所显示,本书不是一本单纯的唐诗鉴赏之作,而是一方面以诗证史,复原唐人(主要是文人)的生活实况,另一方面也借由把读者带到“历史现场”,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和体悟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书中对唐人的读书、隐逸、漫游、干谒、赴边、科考、仕宦、贬谪等各式生活景况都作了真实可感的呈现,也讲述了唐人的日常生活,诸如琴棋书画、饮茶嗜酒、过节情状、生财之道、婚姻恋爱等等,如同打开唐人社会生活的万花筒,展示了唐人生活与诗歌创作之间深刻而复杂的交互作用。文学与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堪称近三四十年来唐代文学研究的一大主潮,本书正体现了这一潮流,其对已有研究成果也多有利用,更兼文采斐然,讲述生动,不似正襟危坐的高堂大章,而是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很值得推荐给广大唐诗爱好者。 |
【回忆录】 一位作家年过半百,特别是拥有世俗意义上的“功名成就”,如何记录年轻时代的成长路径,怎样面对一路走来的时代变迁,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回顾师友同侪……做到直接、坦诚并不容易,台湾作家朱天心的这本回忆录似乎能胜任这样的评价。她在书中集中回忆了33年来一次又一次去日本、去京都的经历,其间年龄、同行者乃至心境都在变化,作者对生命和文学的感悟也在行旅中日渐厚重。生在文学之家,父母姐妹爱人均为有成就的作家,朱天心的经验殊为难得,带给她文学的熏陶和滋养,但也未必不是某种阻力。这样的身份也使得这份私人回忆带有某种收藏台湾文坛故人、旧事的效果,书中写到不少读者耳熟能详的作家、学者、艺术家,他们的某个阶段与作者有交集,也许始终并行,也许渐行渐远,都是堆叠出文学史中一些拼图的重要部分。 |
【传记】 这是英国艺术传记作家约翰·理查德森关于艺术大师毕加索一生经历与艺术创作的传记,内容丰富、篇幅可观,计划出四卷,目前前三卷英文版已经出版,中文版则推出两卷,本书即为第二卷。这也是毕加索本人生前加以资助的传记项目。虽然四卷本才能包括毕加索的一生,但由于作者掌握着大量的资料,且对毕加索其人其作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将传主一生分为几个阶段的前提下,本书所涉及的1907-1916年这一毕加索艺术的玫瑰时期具有重要的独立性和转折意义,此间毕加索的生平遭际和艺术创作状态是整部传记中承前启后的部分。在作者的笔下,毕加索的人格魅力、人性多面性、艺术才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同时期的艺术圈等得以生动呈现,与文本伴随的756幅图片则是不可或缺的映衬与信息补充。 |
【文学评论】 英国评论家、作家詹姆斯·伍德首先是一位眼力敏锐、分析透彻的高明读者,他对于欧美文学作品的看法总能予人另辟蹊径之感,此前在他的《小说机杼》中译本领教其文学巧思的中国读者,不妨再次循着这本书“论笑与小说”的切入点看看他怎么写。从塞万提斯、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到赫拉巴尔、弗兰岑、帕慕克、库切,这些古往今来的大作家均未逃过他的法眼。从文本出发,从人物和对话入手,他分析作品本身,也探寻作者有意或无意的“师承”,兼顾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作者其人的经历,用流畅幽默的笔触破译这些文学经典(或佳作)的门道,是评论,也是导读。当然此书有些门槛,若你恰好读过书中所评的作品再好不过,不然怕是被诱惑得按图索骥再回头验证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