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8月09日 星期三

    珍物之“珍”是什么

    刘蔚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8月09日   09 版)

        什么是珍物?按照字面理解,应该就是珍贵的物品。那么,珍物是否等同于值钱的东西,如果从金钱和商品价值的角度去衡量,不能说不对。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会认同这种珍物观。即便是引车卖浆者,可能也会说:黄金有价,情义无价。因此,所谓珍物,应该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甚至改变了我们人生的物品,是承载了某个特定年代的情感记忆与历史风云,映照了社会发展与生活变革的物品。也许其微如草芥,但对特定的人而言,却具有无尚的价值。《珍物》(《生活月刊》编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2月第一版)一书所记录的百位人物各自不同的珍物故事,就给人以这方面的启迪。

        最能说明问题的,也许要数李宗盛的笔、谭盾的指挥棒与道人陈景展的十方鞋。李宗盛的笔平平常常,然而于他则和琴一起变成“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法器”。由于小时候学习很差,经常受到老师的责罚,笔在他的潜意识里就成了挫败和自卑的同义词。但是,成年后的他为了摆脱运送瓦斯的劳作,开始尝试用笔写出自己对于生活的真情实感,然后用琴把它们变成既优美又沧桑的音乐。笔无疑是陪伴他奋斗的最佳伴侣,他由此感叹“光阴流转,让再平常不过的物件变得隽永风流”。谭盾的指挥棒的棒体用芦苇杆制成,手柄部分采用软木,纤细轻巧,常人可能视其为毫无用处的细木棍,但谭盾正是拿着它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费城管弦乐团等世界一流乐团,而且是演绎自己谱写的作品,开创出了属于他的卓立于世界乐坛的中国两栖音乐家(作曲家兼指挥家)时代。道人陈景展常穿的嵌有十片白布的十方鞋,则记录了他云游四方、贴近自然、感受天人合一真谛的足迹。穿着这双鞋他走进了一个黑沉沉的古洞,火把熄灭,手电筒坠落,在无边的黑暗与寂静中,他知道了珍惜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到了光明和永恒的存在。

        中国美院院长、画家许江的父亲是名教师,却在上世纪60年代被剥夺了上讲台的权利,即便如此,他仍然异常认真地坚持编写讲义,梦想着有朝一日重上讲台。但“文革”中他的讲义一半被抄走,一半被一位青年教师拿去。父亲不甘心,写信给那位远在福州的青年教师,想把讲义要回来。学者陈嘉映文革中没有读到什么书,但求知的火苗从未在心中熄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走进旧书店,发现了当时在别的地方根本看不到、或者被禁的原版外国经典作家文集——《歌德选集》《席勒全集》《托尔斯泰全集》《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等等,他欣喜若狂,倾囊相购。然后就背着设法弄到的德语教科书和这些书,踏上了去内蒙草原插队落户的旅程,也在艰难的岁月中迈开了日后成为一名哲学家的第一步。诗人严力“文革”中在北京第二机床厂当学徒,与同宿舍的印尼归侨郑振信结为好友。两人某个晚上在宿舍中抽烟喝酒,郑振信信手画下了一张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在今天看来具有印象派画风的水彩画,大胆表达了那个年代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见,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人性的光芒依然会顽强地闪耀。

        中国文化传统博大精深、灿烂多姿,滋养和哺育着一代代人。本书中不少篇章即是这方面的生动记述。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澍从收藏的一本钟繇字帖引开去,讲起他小时候在唐山大地震的防震棚里苦练书法,每天走三小时的路去西安碑林博物馆默读唐碑,以及对书法精神的领悟如何影响到他日后的建筑设计;台湾《汉声》杂志创刊人黄永松在贵州山村看中了一位老太太的蜡染围裙,老太太从舍不得到同意卖给他,但剪下了一小块,尤其是她的话“我把身体给你,灵魂留下来”给他带来无比的心灵震撼……

        书中,百位人物讲述和回忆的每一件珍物都配有精良的摄影图片,光影细节的真实呈现之间,举凡金宇澄的史密斯船钟、樊锦诗的姐姐手织的毛衣、陈丹燕的新天鹅堡木雕、张军的海燕牌旧收音机、欧阳江河的孤岛碟片,都能让我们依稀感受到记忆的深度、文化的维度、情感的温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