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

    青年袁少冲的学术理想

    肖风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7月12日   03 版)

        五年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袁少冲放弃留京在高校任教的机会,回到妻子的老家运城。他当时的选择曾令很多人不解。

        身边的多数同学,读博的唯一目的就是留京。何况就有一所不错的高校向他抛出橄榄枝。尽管当时北京房子均价已经两万五,可是,多数年轻人不都是贷款买房吗?袁少冲的打算是,贷款至少20年才能还清。耗费这么长时间的精力和财力解决安家落户的问题成为“北京人”,有些不值。他需要把有限的时间尽快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去。

        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需要照顾的家庭:年近花甲的农民父母,尤其父亲车祸后身体大不如前;岳父岳母前些年都做过大手术——面对这些现实,他觉得非但不能向父母索取,而且到了付出回报的时候了。

        本科毕业后,袁少冲和妻子都曾分别工作过,靠工资和学校的奖学金、课外代课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日子本来可以按部就班地过下去。但是,他跨专业转向了文学,考取了公费的硕士、博士。

        “为什么学习文学?其实只是为寻找一些答案,回答我在思考人生时候的困惑。比如钱为什么这么重要,每个人为什么都在想它、追逐它?社会中的种种不公、不平靠什么方式能够改变?为什么当今世界的物质生产爆炸,而精神生产如此凋敝?诸如此类,显然工科知识是解决不了的,所以我只能到人文学科中去寻找,有一点要从事精神生产的小小愿望。”袁少冲的目光坚定,青年学者曾经的迷茫、自信和对未来的希望,在他简短的描述里清晰可见。

        这是袁少冲第二次放弃留京的机会。他本科学的是工科,毕业就有去首钢的机会,还解决北京户口,但袁少冲为了跨专业考研放弃了。这一次,为了生活也为了自己的追求,他再次放弃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留京机会。

        返回谁的老家是个问题。妻子老家在运城,袁少冲老家在洛阳。双方父母都不希望子女离得太远。考虑到孩子需要岳父岳母的帮衬,更鉴于找工作时运城学院更有诚意,袁少冲决定选择运城学院。好在洛阳和运城两地只有三小时车程,袁少冲能时常回家看望父母。

        然而,想象和事实永远会有差距。运城学院的工作不像袁少冲想的那么宽松,甚至比较忙碌。“我接受这些差距。我向母亲学会了一个法宝,那就是乐观,忙碌、挫折也是锤炼自己的机会,也能学很多人生的道理,也能从细微处洞察这个世界。”这么一想,袁少冲就觉得,忙碌中也有很多收获。

        既然当了老师,就要站好讲台。袁少冲首先要求自己成为好老师。每年的评教他都名列前茅,在学校的青年教师赛讲中,他得过一等奖,还代表运城学院到山西省赛讲获得三等奖。比这些成绩更让袁少冲欣慰的是,但凡自己带过的学生,大都觉得袁老师讲得还不错,许多学生即使离校也对袁老师念念不忘。

        一个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面临多少压力,我们无法想象。袁少冲在教学之外还担任兼职辅导员。辅导员琐事繁多,袁少冲的班有70多人,占用了他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理顺彼此不和的班干部,不断地向学生叮嘱宿舍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去督促学生的学习,鼓励他们考研、考公务员,还有每年例行的各种评先奖优等等。另外,系里的很多公共活动他也常常参与,这些任务派到袁少冲头上,他基本上从不借故推辞。比如山西省人文知识竞赛、齐越节朗诵大赛、山西省青年教师赛讲,以及学校的读书月征文活动评委、演讲比赛评委、朗诵赛评委、教工朗诵赛主持人等等,每年各个季节都有各种活动需要参与。

        更重要的,作为主要成果的科研不能丢。袁少冲平均每年都有CSS⁃CI论文发表,也主持了山西省的科研项目,出版过专著,参编了两部教材,顺利通过了副教授职称。忙里偷闲,他还系统地读了两遍《鲁迅全集》,明确了自己在鲁迅研究方面的具体计划。他反复思考的是,我们的民族还处于“无道”的时代,失去了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之“道”,却尚未成功建立一个现代之“道”。他最大的愿望是期待这个现代之“道”早日铸成,并希望能参与一点相关的工作。

        袁少冲说,来运城之后,最大的收获就是丰富了人生的体验,酸甜苦辣、沉浮乖舛都是体验,都是丰富对世界观察的方式。“在运城,我有更多机会接近基层,尤其是农村、农民,这些体验相当宝贵。有基层的人民作参照,我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比如,今天运城38度,确实比较热,可是转念一想:我岳父60多岁还要顶着骄阳下地干活,比起基层的劳动人民我的工作条件已经好多了,就别那么娇气了吧。”他说,知识者是容易娇气的,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术上,这挺危险。对基层的体察渗透在自己对鲁迅的研究中,如果没有这些经验,袁少冲都能想象到,自己做的学问可能会学院化、抽象化得多。

        但是在运城这样的城市,学术交流的视野和平台便受到局限。袁少冲坦率地说,他当然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比较而言,我还是更看重这里的安静,能够让我沉潜下来好好做学问。如果能穿越,我还是选择到运城,这个决定对我而言,是对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