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7月05日 星期三

    《受难地的女人》作者皮埃尔·孔贝斯科去世

    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7月05日   04 版)

        法国作家皮埃尔·孔贝斯科(PierreCombescot)6月27日在巴黎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孔贝斯科于1940年1月9日由四十二岁的父亲和二十五岁的母亲生于利摩日,他从记事的时候起便痛恨父亲,战争期间全家逃往巴西,他自称在那儿遇见过斯特凡·茨威格,后者给了他人生第一颗糖。

        他回国后在巴黎读法律,在慕尼黑学比较文学,后以笔名“吕克·德西涅”供职于《绑着的鸭子报》(通译《鸭鸣报》),写有十余部小说,最有名的是为他赢得1991年龚古尔奖的《受难地的女人》。

        法国文化部长弗朗索瓦丝·尼桑在他死后表示,孔贝斯科是个“天才的小说家和专栏作家……一个文学人、文化人和智者,马基雅弗利的行家,通过用暴行和现实主义勾画人物的能力,表现出锐利、精彩的幽默感”。

        王晓峰译《受难地的女人》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于2000年。中译本称它是“一部巴黎底层社会流氓骗子的史诗,隐含的寓意取自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孔贝斯科使用了精湛高超、铺排豪华的巴罗克手法,使这部长篇通俗小说彻底地现代化了。小说中螺旋发展的结构将许多人物聚集到一个土耳其的犹太老妇人身边,她便是拉结·阿布拉菲亚,又叫莫德太太。她坐在咖啡店柜台后面,统治着这个小小的作奸犯科的世界。在巴黎这个幽暗隐秘的一角,歹徒和可怜虫们热热闹闹地过着日子,拉结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和已经消失了的相互关系,直到有一天她找到了一个孩子,这孩子能赎回她的罪恶,她又回到她应当死亡的那片土地,与传说消融在一起。小说中夹着各种风格的文学描绘,充满了五光十色、幽默诙谐的土话俗语。在当代小说中,《受难地的女儿》是想象力最丰富的也是最成熟的一部作品”。

        (康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