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

    评论家夸赞《中国机器人》骨劲肌丰、气血飞扬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6月28日   02 版)

        本报讯6月24日,《中国机器人》作品研讨暨读者见面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与会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不仅契合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更弘扬了中国科学家无畏创新的时代精神,对于加快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典型意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刀波、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及部分评论家参加研讨会暨读者见面会。

     

        《中国机器人》是由辽宁出版集团、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首部记录中国机器人研发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随着以机器人为标志的工业4.0时代的到来,各国谋划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先机、占领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该书以《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为时代背景,深刻解读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新松机器人公司为代表的科技人员“产业报国”的信念和创新精神,突出抒写了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新松机器人公司响应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机器人领域服务国家战略、勇攀科技高峰的成功事迹,展示了中国机器人研发制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起步到辉煌的壮阔历程,题材意义重大,内容翔实,人物突出。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机器人》将中国研发机器人的历史放在了世界智能机器人历史的坐标和背景上进行书写,客观、准确地记录了中国机器人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显著成绩,揭示了科学技术如何实现产业化,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担负起第一生产力的使命。评论家李炳银注意到,《中国机器人》体现了国家担当和创新意识,表现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怎样在几十年创造研制过程中,迅速把中国机器人的事业和科研的水平提升到国际的高度。

        《中国机器人》的两位作者王鸿鹏和马娜是近年来在报告文学领域颇为活跃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走访了大量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到企业与一线科技工作者进行交流、跟踪采访,掌握了大量一手素材,由此将这一重大题材描绘得骨劲肌丰、气血飞扬,将作品中一个个科学家的形象描绘得独具特色、个性十足。作品从历史纵深和广阔的空间展开描写,强调了深刻的思想挖掘,既有生动可读的文学特色,又兼有较强的科普作用和学术价值,产生了立体多维的社会效益。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