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6月14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6月14日   01 版)

        读书报6月图书推荐榜

     

        (详见9版)

     

        怎样读经典——说文解字

       (详见8版)

     

        800页皇家学院纪念版《精华博尔赫斯》出版

     

       

     

        今天是阿根廷大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去世三十一周年的纪念日,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西班牙皇家学院(RAE)、西班牙语各语言学院联合会(ASALE)和阿尔法瓜拉出版社合作推出了《精华博尔赫斯》(Borgesesencial)一书。

     

        (详见4版)

        关注乡土就是关注中国

        六年插队的生活让我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在这块土地上。看乡土社会的沉浮,就能够测出中国社会的温度。关注乡土就是关注中国,我在这块土地上收获的是一个人文学者应该持守的人道主义的价值立场,以及能够用一双内在的眼睛穿透一切艺术形式看清何为伪乡土文学的本领。中国当代作家的优势和劣势是一种二律背反的吊诡现象,一方面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过乡村生活,丰厚的生活积累成为他们在题材选择上的天然优势;但是当他们没有另一种文化和生活作为价值观念的参照系的时候,他们的写作是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对生活的直接描摹。

     

        (详见7版)

     

        七七事变中的“逼宫”公案

     

        对于七七事变的叙述,史学界多把它的时间界定在1937年7月7日爆发,到7月底平津沦陷这期间的二十余日中;关注点也主要侧重于当时平津之间的时局起伏。这种论说自有其道理,事变爆发,和战交错,平津沦陷,自此开始了全面抗战。然而,从时间上说,这只是从中方角度观察事变的进程,而没有同时从日方角度审视这场战争的发生和发展;从空间上说,主要局限于平津地区29军与日方的冲突和交涉,而未必将国民政府中央和日本国内对七七事变所采取的举措作深入考察。应当超脱这些不足,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七七事变,对于全面抗战的进程,才会有更全面的认识。江苏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七七事变真相》一书,正是以一种新的构架,对七七事变作了新的阐述。

     

        (详见10版)

     

        文坛忆念刘半农

     

        “我是怎样一个人,在文章里就还他是怎样一个人”,刘半农的坦率为文,与其坦率为人恰互为表里。正如赵景深对刘半农其人所作的评价:“他很随便……是那样地谈笑风生,妙语连珠,我至今还仿佛看见一个像电影中陈查礼一般的圆圆的脸,带几撇胡子,在那儿侃侃而谈。可是他没有陈查礼那样尖锐而且凶猛的眼光,相反地,他是一个老太婆的和煦的脸。他的心正如丰子恺所说像他的宝宝一样是赤红的,一层纱布也不包的。他不用下棋的方法与人谈话,有什么说什么,决不包许多纱布。我最喜欢这种略带一点粗率的人。”这种“不包纱布”或许就是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中所说的“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以及《人间世》关于《半农杂文二集》的广告语中所谓的“透澈”吧。

     

        (详见13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