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初夏的北京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就是联合扉阅流动书车以实际行动,将“阅读中行走,在行走中阅读”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体现阅读无处不在的梦想。
这个梦想最早只是北京凤凰壹力、字里行间董事长、联合扉阅总经理贺鹏飞的创意。在法兰克福参加书展时,贺鹏飞看到大街边停放的咖啡车,觉得美观便捷,就设想把这样的车和图书、阅读结合起来,于是便有了最初流动书房的尝试。
流动书房由北京字里行间书店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共同合资,品牌叫作“联合扉阅”。“联合”取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扉阅”则含有“推开门就能看到书、走出门也能随时随心阅读”的寓意。
“流动书房最初的目的,就是发挥其便利性,填补大家‘阅读的最后一公里’,将阅读送到家门口,让大家随时开启阅读模式。”贺鹏飞的目标是让它们扎根北京,走向全国,为更多地方提供这样便利的阅读场所。城市的社区、写字楼、企业、政府机关、学校,还有周边远郊乡镇等,这些阅读不便或受限的地方,就是流动书房提供服务的地方。
12年前,贺鹏飞率先尝试在国内开起了一家将图书和咖啡厅无缝对接的书店“我的书吧”(即字里行间书店的前身)。现在,字里行间书店已在北京开设13家店面,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也有分店。如果说,字里行间书店的创办,是想改变传统书店的阅读方式,为都市人打造一个将阅读和其它休闲结合起来的多元生活空间,那么流动书房则是实体书店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它将阅读从一个固定的店面带到人们身边,进一步拓宽了阅读的空间,给人新鲜独特的体验。
据悉,第一代流动书房2014年9月26日投入使用,当时得到前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及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领导们的高度认可。第一代流动书房用货车改装,运营中发现因为受交通管理的限制,这些流动书房无法进城,最初构想的便利性实现起来大打折扣。现在的第二代流动书房是用小客车改造,一共添置了七辆,每辆改造费用将近40万元。
相较于实体书店在空间上的诸多局限,流动书房拥有机动灵活的优势,可以更加深入读者中间。“每一辆流动书房能装载的图书数量大约在1500—2000册之间,根据不同的图书选配方式,可以展示的图书品种大约在500—800之间。另外,去往不同地点的流动书房,所配图书的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要去写字楼附近,就多配备一些经管励志图书,还有文学图书和其他一些轻松的休闲读物;要去社区附近,就多配备一些生活类、健康类和儿童类图书。希望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图书的内容类型上,流动书房都能满足大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北京联合扉阅总经理王思璋5月7日接受中华读书报采访时介绍,第二代流动书房用小客车改造,各方面设计更为合理。里面配有销售吧台、咖啡机,还有折叠桌椅、大阳伞等。简单布置一下,流动书房附近就成为一片兼具软饮、咖啡功能的休闲空间。不论消费与否,读者都可以在这里放松休息、借书阅读。遇到喜欢的书,可以直接在这里购买。只要交纳一定押金,还可以像图书馆一样,把书免费借回家阅读。另外,这些车还拥有了“蓝牌”身份,可以在城乡各地自由奔走。
针对不同的地点和读者群,流动书房所采取的活动也灵活多变。比如在北苑华贸试运营期间,结合周边人群特点,成功地举办了一场亲子活动;在吉利大学试运营期间,获得了大批在校师生的认可。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课间或休息日在书车的咖啡区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书。大家都觉得流动书房与宁静的校园环境再搭配不过。王思璋说,在吉利大学,联合扉阅还和校方联合开展了勤工助学实习计划。对于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有偿实习工作岗位,学生们报名非常踊跃。
从2014年第一代流动书房投入使用到现在,参加了全国图书订货会和北京文博会,受到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等各级部门领导的肯定与支持,也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和认可。但是,王思璋也不得不面对流动书房经营上的难题。他说:“最大的问题,是书房运营所涉及的执照,按照目前的规定,流动书房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无法办理一车一照。随着群众阅读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流动书房作为实体书店的一种补充或延伸形式,是社会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他期待希望得到更多基层主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留住最美的读书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