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5月03日 星期三

    作为日常滋养的阅读

    路文彬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5月03日   03 版)

        人的成长包括身体,也包括心智;成长需要滋养,身体的滋养来自食物,心智的滋养则来自阅读。阅读促使我们思考,思考的结果是付诸行动,在这行动中我们完成着成长。说是完成,却是一生的行动。不像身体,成熟到一定的时候必然走向衰老,而心智的成熟几乎可以持续到死亡。衰老的身体并不直接导致心智的衰老,相反,健康的心智却能够拯救颓败的身体。比如霍金,虽然没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但却有着格外强健的心智,也正是这种心智成全了他身体的韧性,从而使其一次次由死亡线上挣扎了过来。一个心智不够健全的人,往往难以胜任一副健全的身躯。

        因此,在每天滋养着我们身体的同时,我们尤其不能疏忽的是对于自己心智的滋养。那么,作为日常滋养的阅读就存在着一个营养学的问题。要知道,并非所有的书籍都是有营养的。我们必须分清书籍本身的性质,哪些是娱乐性的,哪些是实用性的,哪些又是看似无用的,即那些严肃文学或哲学之类的书籍。事实上,也恰是这些看似无用的书籍才能提供给我们最为丰富的营养。这所谓营养便是赋予我们以思考的力量。

        阅读娱乐性书籍在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消费行为,在轻松愉快的文字进程中,我们所获得的更多的仅仅是感官上的满足。它只会使我们上瘾,进而在麻醉的状态下模糊了幻想与现实的界限。《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和《包法利夫人》(福楼拜)皆是针对娱乐性书籍的批判。可以看到,堂·吉诃德对骑士小说上了瘾,结果只能把自身的现实当成骑士的历史,将自己活成一个可怜的影子。从此,现实不再真实,堂·吉诃德也不再真实。至于包法利夫人,由于早年对那些专供女性阅读的浪漫小说的沉迷,她的一生再也未能从男欢女爱的幻觉中清醒过来,她把爱情视为生活的全部,同样误判了人生的真谛。可以说,正是阅读毁掉了这对心智本来并不平庸的男女。当然,我的意思不是想说娱乐性书籍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我只是想说它的存在价值是相当有限的,它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我们对这种有限的正确认知。

        实用性书籍更只是一种短暂的手段,它所传授的功利性知识其实就是为了让你将其遗忘,去达成你最终想要的目的。就像我们一生中使用过的那无数本教科书,我们不会珍藏它们,也无心时时找来重温。从我们与其相遇的那一刻起,我们所想的便只是早日得以摆脱它们。这就是实用性书籍的命运,它们的出现似乎仅是为了消失。

        有实用性的书籍,也有实用性的阅读,即那种抱有明确功利目的的阅读方式。这种读者宁愿日日夜夜研读对于自己的学业抑或职业成绩有所帮助的书籍,也不肯花费一刻钟的时间来读读小说或诗歌。他们会认为这显然是在浪费时间,远非正道。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一种实用性阅读的牺牲品,他的读书有着鲜明出人头地的动机,因此读书带给他的注定不是创造与爱的能力。即便他获得了成功,也无以实现人在本质上的自由价值。而一旦他失败了,就极有可能是灭顶之灾。

        阅读的滋养即是思想和情感的滋养,唯有那些能将我们引向对自身和他人以及这个世界进行深入思考的书籍,才称得上是真正有营养的书籍。借助于思考,我们完成着认知的本真性生命意义。毕竟,人类追求的所有幸福都要通过思考来获得。此外,在这种书籍里思考着的我们始终是自由的,因而走向的必然是最真实最美好的自己。不过,健康的身躯不能单单指望食物的营养,它还需要自身的锻炼和善待。同样,健康的心智也不能一味依赖单纯的营养性阅读,它必须通过实践方能将营养全面吸收。也就是说,不能落实为行动或行动准则的阅读思考,其有效性一定是有限的。实践验证着我们的思考,也修正着我们的思考。

        还有,营养讲究丰富,切忌单一;所以,我们的阅读也万万不可偏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