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4月26日 星期三

    在英语教学中注入国际思维

    张建丽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4月26日   03 版)

        近年来,关于英语在大中学生教育中所处地位、所占比重的争论愈演愈烈。极端的认为,英语应退出高考,英语不应作为必修课而应以选修课的方式存在。与此相关,过度强调英语学习及分数要求,导致文化认同上的偏差,强求学生学习英语,不但挤占了他们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还导致了中国文化在青年学生教育中的比重偏低,是一种文化失重的表现。这些意见和争论虽还没有影响到大学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秩序,但英语教学因此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却是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争论直接导致英语教学在大学教育当中的影响力发生松动。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的地位更具危机感,更有必要从人才培养和教学要求的多重角度做利弊探讨。

     

        语言是人类交流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载体。随着不同民族之间以多种方式进行的交流不断加强,语言之间的翻译互通就成为必须。在翻译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形下,选择一种语言作为交流交往的“通用”或“优先”也显得不可缺少。英语如何成为世界上最通行的语言,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英语通行其实与国际上航班语言要求有关。我们今天在中国国内飞行,即使是两个小城市之间的支线航班,即使飞机上确认没有一个外国人,航班广播都必须同时用英语讲一遍安全须知和通报其他信息。这种时候,没有语言高低的比较,不存在任何复杂质疑,语言只体现其工具性的一面。其实,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电脑也在无形中加强了英语的地位。作为一种“精神运输”方式,电脑的使用者可以在介面上操作自己的母语,其实,电脑的基础语言是英语。英语在这个层面上被“规定”为统一使用的语言。强化英语的通行地位,与强调本国家、本民族语言文化既有冲突,又不完全矛盾。

     

        如此,我们就可这样认为,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其包含的文化霸权色彩正被淡化,作为语言层面上的方便性成为人们接受、学习它的更主要原因。中国象形文字在以英语为“基础语言”的网络时代,并没有落伍,以“五笔字型”为代表的汉字输入法,在录入速度和准确率上不但不逊于英语,甚至领先于其他任何语言文字。在电子信息时代,汉语文字激发出的活力前所未有。

     

        在笔者看来,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本质上不是英语课程的加重,而是教学针对性的缺失,与之相关联的,是语言教学中缺少了思维训练。学英语,最根本的是获得一种国际思维。比如艺术院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多年一贯制,“基础英语”的概念和要求有了,但艺术专业的特性无法得到体现。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以制用上失去感觉,学习英语的必要性也就纯粹成了应对学业考试,掌握的外语知识无法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荒废也就成了自然和必然的事。

     

        艺术类院校文化课教学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从学生专业要求上入手,英语教学同样如此。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应当从教材改革入手。在很多学生心目中,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及职业对外语没有特殊要求,这种意识其实是高校英语教材“大一统”格局决定了的。不能与专业要求和职业需求挂钩,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自然就会降低。事实上,随着我国体育、艺术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专业人才的语言交流能力提高十分迫切。国际间的艺术交流同样如此,艺术人才不能用通行的语言同国际同行自如交流,势必影响当代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为了强化这一功能,艺术院校文化课教学就应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当代国际视野的角度进行改革。我们培养的艺术人才,应当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应当有能力开展多方位国际艺术交流,站在这一高度来看,艺术院校的英语教育不但不应弱化,而是应当加强。要想成为与当今时代相匹配、与世界文化交流相适应的艺术人才,必须具有综合素养的提高,必须具有文化知识上的储备,必须具有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并借助语言之桥进行交流、传达的能力。

     

        当代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电脑及手机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工作机器和交流工具,更是连结广大世界的媒介和平台。在如此丰富、便捷的情形下,学生从媒体上获得的资源远远超出他们从教科书中得到的知识。这些信息中,大量的是用英语作为表达工具的,我们的工作不是抑制他们的需求,而应当因势利导,将英语教学从单一的教材灌输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将英语教学与当代文化交流需要,英语交际水平同艺术交流之间的必然联系,语言作为文化同艺术之间的共同性阐发出来。网络上有极其丰富的英语教学视频、音频资料,其中包括大量的专题演说,名人演讲,这些演讲既融合广博的文化知识,又结合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从业的教师应当下大力气从中寻找、梳理,将这些资料同本院校、本班级学生的艺术专业结合起来综合考量,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资源利用和教学方法手段,在教学相长中激活课堂教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