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现代诗学家:堂吉诃德军团仍在前进

    李海英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4月19日   19 版)

        20世纪的中国新诗呈现为概念层出不穷、范畴交叠错杂、流派纷至沓来、诗体变幻多姿与大诗人少现之景象,新诗理论乃是伴随着新诗同时发生的一种诗学形态,它原本可以较充分地解释百年新诗进程出现的纷籍万相,解释其间的内在规律与症候病状,然而历经多次论争、冲撞、一再建构与否定的新诗理论虽坐拥充沛资源,却甚难得到认可。我们也看到,20世纪结束之际掀起的那场撰写各种“XX史”的热潮里,系统综合地叙述中国新诗理论发展全过程的著述却迟迟未现。

        此现象,让新诗研究者深以为虑,吴思敬先生即是如此。吴先生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近百年来新诗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追问与思索,以探求新文学进程中各种实质性概念与现象的演变、动因与效果。这些研究让他意识到必须理性看待近百年来新诗理论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其本身的价值。大约在2004年左右,吴先生开始提议对“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展开系统的史学研究,他邀请国内重要的现代诗学研究者孟泽(中南大学教授)、陈旭光(北京大学教授)、霍俊明(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研究员)、张大为(天津社科院研究员)与古远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一同攻研,历时十年完成了90万字的巨著《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史》(上下册),201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吴先生是一位深怀“问题”意识的学者,他对诗歌或诗学问题的思考不仅是对文学现象的思考,更是对现象背后的人与社会的深度思考,其为学理想乃是在理想的坚守中凸显研究对象的本质并呈现其可能的价值,是少有的对研究对象怀有深切体察的学者。在吴先生牵引下完成的这部《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史》自然也就贯穿了一种问题意识,该著采用年代分类的方法分为四部分:世纪初至20年代的新诗理论、30-40年代的新诗理论、50-70年代的新诗理论、80-90年代的新诗理论,第五部分则为台港澳的新诗理论。时间上的分期有助于对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理论家及其代表作进行编排,也便于将研究对象置于文化传统、时代要求或理论影响中按流派、社团或刊物分头叙述出来。由于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课题,需要厘清的事件千头万绪、需要处理的资料卷帙浩繁,研究者既要坚持自身的研究个性又必须顾及文本的整体性,但他们在合理的分工合作中,不但清晰地勾勒出各个时代的诗学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更是详尽地呈现某一时期诸多理论家与诗学事项之间的历史承续、沿革、论争、否定、创新等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度思考了新诗理论中的若干焦点问题,从而完成对中国新诗理论体系的独特建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当下文学处境与理论现实中,他们能充分深入社会文化政治语境和思想现实进行分析,尝试通过理论研究来理解现实创造中的诸多问题。

        该著的最大特点是使得一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史研究变得生机勃勃。几位研究者各攻一个具体的时期展开研究,可以较自由地根据每位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展开独到的分析,清晰但更独特地展现每一阶段新诗理论家与批评家的思想全貌与理论脉流,与此同时,可以在叙述研究对象形形色色的诗学见解之际给出自己的判断与看法,使得此部著作可以多元地呈现出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赞赏、批判或更为复杂的看法。该著的另一特点是第一手资料丰富翔实,几位研究者不仅学养深厚且深具情怀,这使得他们充裕地展现了各种思想之间错综的关联性,也感性地再现了具体文学氛围中的人文情怀与美学价值,达到了见木亦见林的整体效果,也凸显了一沙一世界的具象生机。这样的研究,既便于反映出现代诗学思想的发展与我们本身批评观念发生演变的深层原因,也能更充分地解释出我们所论述的伟大学者(或诗人)令人神往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之处。总而言之,《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史》不仅完成了中国新诗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更以广阔的视野重新打量作家创作与文化动力、时代氛围、理论影响之间的复杂关系,尤为重要的是——为我们“理解文学和评价文学”(韦勒克语)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史》,吴思敬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定价180.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