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作为一位非专职写作者,七零后作家刘晓刚一边创业一边接连不断地完成长篇小说写作。继《夜奴》《七天》等长篇小说之后,最近,他又推出第五部长篇小说《那条割裂生命的河》(长江文艺出版社),以艺术的手法,完成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的断代史。
据了解,刘晓刚2013年突患眼疾,一度陷入完全黑暗的世界。出院后争分夺秒完成了前两卷的刘晓刚在断断续续的病痛中,花费近两年时间写出了《那条割裂生命的河:第三卷》。
《那条割裂生命的河》从黄土高原上一个叫贾家湾的小镇写起。三十年来,因为煤炭资源的储备急剧减少,几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都发生了裂变,各种欲望如脱缰的野马和摆脱河道束缚的河流推动着社会的改变。刘晓刚希望用俄苏名著《静静的顿河》般的篇幅和“野心”,描述割裂生命的长河中,人们对待生、死、情、欲的态度及其变化。
《那条割裂生命的河》前两卷呈现了小镇的人们在物质生活骤然提升之后,原始粗犷的民风开始与现代文明产生的激烈碰撞,在最新的第三卷中则继续展示了残酷的情势和人性的丑陋。虽然创作背景只是一个小城镇,但作者视野宽广,有大家气象。刘晓刚笔下的人物虽然地处黄土高原一隅,却和世界接轨。这种延展性和跨域性也使小说内容超出了读者的期待和一般的描写视野,具有极强的时代化和国际化特征。评论家阎晶明称赞刘晓刚的作品“自成一体,所写的内容也是超乎寻常的,充满原始的野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