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

    专家解读黄蓓佳长篇小说《童眸》的“人生密码”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2月15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童眸》是黄蓓佳继大奖作品《余宝的世界》之后磨砺四年,全新原创的长篇儿童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苏中小镇“仁字巷”里一群孩子成长的故事。如何在儿童文学世界里抵达思想深度,是不喜欢重复自己的黄蓓佳一直努力的方向。她希望每一部新作品都跟前一部不一样,更希望尝试儿童文学在关注社会现实方面能往前走多远,读者能接受到什么程度。

     

        很多评论家们也关注到这一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丁帆指出,《童眸》是用作者的视角看世界、看苦难的人生和时代。评论家牛玉秋认为,从成人作家如何书写童年经验,如何有效发挥深刻和纯真在文本当中的作用看,《童眸》的书写相当成功。它不避讳童年的残酷,在残酷基础上写善良,体现了人性的深刻。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表示,“这个作品,我觉得对于将来研究黄蓓佳特别重要,它有极大的真实性”。

     

        《童眸》不仅是为孩子写的,更是为孩子的父母写的。在对黄蓓佳童年记忆的作品系统阅读之后,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发现,童年记忆在黄蓓佳这里隐藏着人生的密码,也是她找寻人生困惑和灵魂解码的钥匙。朱晓进分析,黄蓓佳的写作经历了几个时期:人生转折期、事业迷茫期、生命成熟期,不同的时期往往伴随着作家对人生的拷问。比如1978到1980年,黄蓓佳从封闭的乡土生活到北京读大学,又正好面临改革开放的大潮。她有困惑、有迷茫,在写作中找寻精神的家园。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人生转折期,黄蓓佳集中写了一批童年记忆的作品,希望探索复杂人性,让孩子的复杂内心变得强大;2000年前后是事业迷茫期,这个时期黄蓓佳功成名就,需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重新找寻新的目标;现在是生命成熟期,《所有的》《家人们》等作品之后,黄蓓佳的写作上升到一个高度。总之,黄蓓佳不同时期对童年的回忆完成了对生命的一次次救赎,也在不断完成对生命、对人性的探索和追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