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1月04日 星期三

    2016年的阅读

    文敏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1月04日   13 版)

        李庆西在上世纪80年代以评论家出名,65岁的他现在却与老友吴亮一样做起了小说,他的《大风歌》出版后,评论圈已有过评价,我无法说得比《上海文化》的黄德海更好,“高校学术圈的那点事,大家不都知道吗?敛财,贪色,升职,搞课题,傍大佬,抢山头,颐指气使,居高临下,卑躬屈膝,彼此叫阵,一地鸡毛……”读这本书时我正在看热播日剧《小森林》,从春夏一直看到秋冬。日本人的本事是让那种边缘的,琐碎的,卑微的,不美好的甚至恐惧的事物上赋予美感与质感。而手边的这本《大风歌》恰是把所有的那些宏大叙事主题都拆解成一个个段子,而且这位段子手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极度地内敛与克制,李逵溺水而亡一节,有人当面批评“无厘头”,李庆西笑笑不答。庞磊学校的饭碗砸了之后,就近盘了一家米粉铺子,装出一家小吃店,卖烧饼、粥食和家常小菜,那就更无厘头了。看不出他对自己笔下人物有哪一个更值得他同情或体贴,哪一个更不屑或鄙视。他以“少则多,多则惑”的审美意向,弱水三千,只取一觳,只看重一觳水之外的留白。

        到了吴亮的小说《朝霞》,打动读者的是所有的凡庸和渺小都被赞赏与体贴。吴亮文字的华丽雄辩铺张是他醒目的标签。对《朝霞》,吴亮说我写的是多余的人、归来的人、释放的人、离散的人、幽闭的人、双重人格的人、无用的知识人……这些人,避开了革命洪流的正面裹挟而拥有了自己卑微而真实的小世界。这些人都被吴亮赋予思辩与语言之美:马立克如鼹鼠那样隐匿在自己家的储藏室中,他注定了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天才,由于历史条件的险恶他无法为此留下明确的证据,就像一朵花曾经绽放在密林深处,直到悄悄凋零,但是马立克不是浪漫主义的,他居然还有另外一面,他不脆弱,他有十分坚硬的心灵,他有一种内在的可怕。最高的经典常常尖锐抵触,冰火不同器,你死而我活,同时读南辕北辙的经典,又该何去何从?以儿浅见,中国古话多半鬼话,正一句,反一句,父亲引用的“智者无知,知者无智”当然指出大半真相,但与苏格拉底比较,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后者是开放性的谦逊,又是对智慧的喜爱,他讨论了那么多的问题,人的根本问题,价值超过了希腊巴尔干,中国的禅学卖弄聪明,以禅机公案,真假难辨,摆出无所不知洞若观火却指东道西草船借箭暗渡陈仓,儿子以为这是中国传统之黑暗面,不可不察——另:尼釆写《敌基督》与《偶像之黄昏》,能算经典吗?

        若仅是如此,那也不过是小说化的激扬文字。而他这部小说的铺叙描述竟是如此旖旎多姿真正是人想不到的。我从《海上花列传》,从巴尔扎克、福楼拜和普鲁斯特小说中读到的,如今统统氤氲在吴亮《朝霞》的小说意象中了。

        去年还有一位老爷叔的文字也叫我眼前一亮,詹宏志的《旅行与读书》,先是在新版Kindle里买了电子版,天天读一篇,生怕读完终究还是读完了,于是又买了它的纸质版,翻来覆去看得口水不断。书名颇受诟病,被认为过于平淡直白。封面也几乎是不作为的那种设计。但是你看多了网上傻不拉叽的“诗与远方”,读詹文就会有如聆仙乐之感。讲真,他文字太实了,以至一字一句都像很有劲道的面条,不细细咀嚼就囫囵吞咽实在是暴殄天物。“他跌坐在地毯上,闭目养神似地轻合上眼,缓缓伸出食指在双眼之间指着天,仿佛要发誓一样:‘您知道,我们家乡有一位出名的诗人,我们克什米尔人从前都是从波斯来的,我们有一位古老的诗人,叫奥玛·开俨……’”没听出他们在干吗吧?这是詹先生与印度德里的一位老地毯商人在讨价还价呢。漂亮的地毯,昂贵的地毯,一张就要2720美元。以詹最初的理性,当然不会把这美而无用,且贵得要死的东西背回家去。但商人兼诗人劝告他:“人生是短促的,我们的钱财要留着干什么用?地毯也可以不买,它并不重要。但如果觉得它漂亮,也何妨可以买,您也只会占有地毯一小段人世间时光,如果您真心喜爱它,这短暂就是永恒,这是诗人的真意不是吗?”哪个文艺中年能抵挡得了这样的劝告?但詹可是个久经江湖的老甲鱼,不会那么轻易就范。老商人一个停顿,不再理会身边纠结于心的詹,且自垂首闭目吟诵起古波斯诗人的美妙诗歌来:“时恐秋霜零草莽,韵华一旦随花葬;微尘身世化微尘,无酒无歌无梦想。”好了好了,老詹至此已彻底缴械投降,乖乖以老地毯商喊出的价格买下地毯。

        更令我读得的还是日本觅美食那些经历。鲍鱼,龙虾,牛肉,这美妙的食材也得他这样的美食信徒才配享用:“比目鱼肉结实厚重,软中带脆,淡泊清雅,愈嚼愈有味。鱼肉上一抹轻轻的酱油,带给整颗寿司恰巧足够的咸味,这咸味优雅圆润,隐约有一丝甘甜,酱油显然是处理过的,里面有什么?可能有柴鱼高汤和清酒之类,但酱油抹得极轻,刚好有来衬托鱼肉的鲜甜,一点不抢戏。”他说的是号称日本传奇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数寄屋桥寿司店”的品尝经历。

        虽然他的非洲丛林之旅,巴厘岛爆炸后,日本大地震后的旅行相当与众不同,但无论如何,整个地球的“探险时代”已经落幕,大叔们是错过许多好戏了。不过,对我们这样庸众来说,有一本好书来佐味,旅行这道菜就会很不一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