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童健:理想出版者

    本报记者 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2月28日   18 版)
    年度出版人:童健

        出版理想永不销蚀,只要我们还拥有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这样脚踏实地的耕耘者与推动者。

     

        就在今年,专注于主业的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销售收入120亿,而2008年,这个数字仅为37亿;利润达11.5亿,其中80%以上来自主业;

     

        一连八年,浙江出版集团的出版主业均以15%的速率年年递增,人人叹服,有口皆碑;

     

        旗下出版社,均为各领域出版的翘楚——浙江人民社为地方人民社经济规模第一;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连续13年少儿零售图书市场第一;浙江教育社为地方教育出版社经济规模第一;浙江新华为全国新华书店集团的领航者;浙版集团旗下印刷集团位列全国所有印刷企业第48位,是出版系统中发展最好的印刷企业;

     

        每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均有百余种图书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各类奖项。

     

        显然,多年来,浙版集团在文化承担与商业实现中找到了完美平衡。出好书难,把好书卖好更难,在书业增速缓慢、传统出版不断遭遇考验的今天,实现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

     

        更重要的是,浙版集团是一家散发着杰出创新光辉的出版集团,在出版经营走入瓶颈之时,它以永不枯竭的想象力和踏实理性的务实精神,寻觅主业之螺旋上升之途,再度打开出版空间。

     

        譬如,浙版集团旗下浙江新华发行集团最早提出“做全国发行大中盘”之规划,跨越省域藩篱;最早意识到出版发行业之O2O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多年前就开始埋头打造图书电商——博库网,去年,博库销售超过10亿码洋,为浙江新华的O2O变身打下坚实基础,续写书业零售业态与时俱进新篇章;再如,浙江新华最早践行“小连锁”业态,图书销售神经末梢已然深入至社区、乡村一级。

     

        譬如,就在今年,浙版集团再探国内专业出版集团的发展之途。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首家地方教育出版集团——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这家专业教育出版集团,将构建起以中小学学科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为重点的特色课程教育出版资源和市场,形成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体系,开拓教育培训、教育咨询服务市场,五年时间完成由传统教育出版商向现代教育服务商的变身,为地方教育出版社的升级发展踏出道路。同时,浙版集团旗下少儿社对接少儿文化产业、期刊对接传媒产业的集团化、专业化发展路径已日渐清晰。

     

        身处互联网时代,浙版集团穷尽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中可能碰到的所有问题,探寻传统出版在互联网时代的螺旋上升之途。“四轮”已然驱动,支撑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融合发展道路上的奔跑:在线教育服务平台,意从内容生产商变身为内容服务商;文化物联平台,即统一新华书店的分散物流,意在为文化发展、出版物的发行创造更便捷经济的流通渠道;出版物目录信息平台,以数据为出版提供服务;博库全媒体文化传播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电子商务与实体书店的结合之途。

     

        四个平台,字字不离出版主业的升级涅槃。

     

        巨蟹座的童健谦和内敛,却拥有坚韧而强大的内心世界。2008年,他来到出版界,八年来,出版风云变幻,然而,他和他的浙版团队不为所动,坚守主业,以八年时间,形塑了一个充沛的出版实业理想国,树起了出版的主业标杆。

     

        思想大讨论

     

        从省府路到天目山路,很近;但对童健而言,从省委机关到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人生角色在其间实现了重大的转换。

     

        那年,正是2008年。出版业的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年末,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整个中国的实体经济,包括中国书业;同时,教育改革正在持续推进,教材瘦身,政府采购教材并推进教材的循环使用,中国出版业的微利时代降临。

     

        在这样的背景下,曾任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的童健履新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裁一职。要研判大势,率领浙版集团在中国出版业激烈的变革期中安稳航行,实现长足发展,同时根据中央和省里的要求,一展浙江的出版理念和抱负,童健坦承,“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意识到出版界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变革期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组织了内部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是,集团将朝哪个方向发展。最终,浙版集团确定的发展思想为,“坚持做强出版主业,坚守文化责任之道,坚定创新发展之路”。“很明确,还是做出版。”童健说。

     

        “出版集团不做出版,就不叫出版集团。我们不排斥多元反哺主业,但是如果主业搞不好,出版没亮点,产业做得再大,对出版文化企业而言,意义不大。”

     

        当然,具体到文化产品比如一本图书而言,不能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简单割裂和分离,图书产品必须要通过市场价值的实现带来社会价值的增值。

     

        2008年,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需要勇气的。其时,在助推规模化、集团化、出版企业上市后,国家对出版业的发展尚未出台总体的顶层设计,尚未昭示到底需要出版机构往什么方向发展。出版是个慢生意,而掘金多元的“先富者”更易获得来自社会和媒体的掌声;如果选择的是精耕主业,则需对出版理想抱以强大的信念。

     

        内容建设领域,从2008年开始,浙版集团就确定了六大优势出版板块,少儿、文教、生活、经管、文学、艺术,以每年1000万元扶持基金和各类奖励基金的投入,做强做精做特重点图书,壮大常销和畅销图书阵容;设立优秀编辑、首席编辑,以500万资金奖励保障;分配上向编辑岗位倾斜,其中一是奖励,二是编辑岗位的定薪。

     

        在浙江出版集团,100%的考核指标中,55%设定为文化贡献,45%设定为经济指标。从2011年开始,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就开始执行这一考核办法。

     

        六大产品线中,均出现了“叫好又叫座”的精品畅销书,如《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狼王梦》《这就是马云》《茶人三部曲》《暗算》《解密》《共享经济》等。

     

        “作为文化创意单位,出版社不一定求大,但要求强,求特;要有特点,有品牌。”在童健看来,出版还是要形成在专业基础上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不能为了一时之利,丢失了出版社固有的品牌和特性。

     

        “各出版社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追求目标,多年持之以恒,其品牌才能彰显。”童健感慨。

     

        七年前,浙版集团就提出“做强主业,科学发展”的目标,尽管这些年出版风云变幻,却并没有动摇他们的主业雄心。现在看来,他们的判断没有错。浙版集团的销售收入、利润中,百分之八十都是来自主业,静下心来做书,也能生存,而且发展也不比其他行业慢。

     

        主业升级

     

        坚守主业,并不意味着固守传统出版的固有形态;做强主业及主业的转型升级,是浙版集团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指导思想。

     

        早在上一个五年,浙版集团就开始了自己的主业升级探索。譬如,探索动漫、影视、教育培训、专有产品等内容产品的衍生开发,以延伸出版价值链;加大各级各类教材及课程资源、各种文具教具等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力度,推进数字教材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形成新的增长点。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则将坚持“走出去、走上去、走下去”,加快信息服务发展,以文化消费综合体为方向,推动卖场转型升级;首创全民阅读“小连锁”,由各市县新华书店吸收个体经营者(主要是农村、城镇个体书店)加盟连锁经营,既拓展了网点,也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去年,从出版一体化发展的方向考虑,浙版集团以数字教育平台、文化物联平台、出版物目录信息平台、博库全媒体文化传播平台,“四轮”驱动数字出版。其中,出版物目录信息平台将建成中国出版物的数据资源库包括分类数据库,将嫁接到传统的零售网点,包括图书馆。

     

        博库全媒体传播平台的搭建,更是传统出版向新兴出版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童健透露,博库网将集聚集全国的优质数字内容资源,实现纸书、电子书、按需印刷、按需出版等全形态出版,实现全业务覆盖。因为博库的拱卫,中国出版业才没有失去自己在电子商务中的腿。去年,博库的销售达到了10个亿。

     

        “博库每年亏损3000万,最多的时候一年亏损5000万,四五年烧钱下来,终于来到盈亏的平衡点。”童健感慨。

     

        由此,他的忠告是,急功近利,一投入就想在新媒体上有所盈利,肯定是不现实的。

     

        当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主营业务来到120亿销售收入的高位时,已面临增长的发展瓶颈。童健的清醒认识是,一家地方集团出版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战略定位,达到此一数字,已然是高点。而探寻下一步增长的方向与路径,浙版集团内部高管团队已经达成一致,即可以是成熟生产经验、运营经验的推广与复制,成为文化产业的投资者与收益者。

     

        在此一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下,浙版集团规划已久的“水到渠成”的上市计划终于瓜熟蒂落,股份制改造于今年启动。

     

        早在2009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就正式启动了上市调研工作,经过冷静思考和判断,集团领导班子审慎认为,“现在出版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缺市场,缺品牌,缺效益,而不是缺资本”。在是以上市促改革还是以改革促上市的两条路径中,低调、务实的浙江出版人意料之中地选择了后者。

     

        当内容行业的“特殊管理股”政策出台,浙版集团意识到,拓展文化产业的投资收益业务时机已到。

     

        行业思想者

     

        多年的从政经历,让童健习惯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出版的发展。早在数年前,多元掘金、上市风潮席卷出版界之时,童健对本报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们是文化系统的集团,那么,推上市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规模化、集团化的目的是什么?”

     

        进而,他呼吁,希望国家对转企改制后的出版企业予以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的昭示,而如今,此一心愿终于得偿。一份融合发展指导意见,一份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是对转企改制后的中国出版业发展方向的明确昭示,是出版行业的及时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