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2016永远的怀念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2月21日   05 版)
    傅璇琮(1933-2016)

    2016年1月23日,中华书局前总编辑、著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家傅璇琮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

    傅璇琮,1933年11月生,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2年10月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58年2月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12月改正),同年3月至商务印书馆任编辑,7月调入中华书局工作。曾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兼秘书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一生致力于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参与制订《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九五”重点规划》,在古代文史研究领域著述精深宏富,扶持和培养了一大批古代文史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在海内外学术界、出版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唐人选唐诗新编》等。曾参加点校本“二十四史”的编辑工作,曾参与主编《中国古籍总目》《续修四库全书》《全宋诗》《全宋笔记》《全唐五代诗》《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古籍整理图书和学术著作。
    闵恩泽(1924-2016)

    2016年3月7日,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闵恩泽祖籍浙江,1924年2月8日出生于四川成都。19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48年赴美,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1951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1955年,闵恩泽夫妇在朋友的帮助下,取道香港,历尽波折,终于回到了中国,进入石油工业部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工作,从此开始了发展中国炼油工业和研制催化剂的人生历程。

    20世纪60年代初,闵恩泽参加并指导完成了移动床催化裂化小球硅铝催化剂,流化床催化裂化微球硅铝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和固定床烯烃叠合磷酸硅藻土催化剂制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急需。70年代,他指导开发成功的Y-7型低成本半合成分子筛催化剂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还开发成功了渣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其重要活性组分超稳Y型分子筛、稀土Y型分子筛,以及钼镍磷加氢精制催化剂,使中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80年代以来,他主持的“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反应工程”项目推动了中国绿色化学研究的广泛开展,“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获得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际小行星中心2010年9月23日发布公报,将第30991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闵恩泽星”。
    苏予(1926-2016)

    2016年3月14日,著名文学编辑家、《十月》杂志原主编苏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苏予194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79年任《十月》编辑部主任、主编。

    在担任《十月》杂志主编期间,苏予凭借深厚的学养、过人的胆识和感人的敬业精神,带领编辑部全体人员,编发了大量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力作,如《高山下的花环》《飞天》《牛棚小记》《小镇上的将军》《黑骏马》《北方的河》《绿化树》《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十月》杂志在她的带领下,迅速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之一,发行量最高近60万,获全国各类优秀奖最多,为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苏予因此受到众多作家的尊敬和爱戴。

    苏予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天山瀑》《新港采访》《华年》《独语》《蓝色的勿忘我花》《百年风雨识杨骚》等作品。1988年获中国作协文学编辑荣誉奖。
    贺友直(1922-2016)

    2016年3月16日,著名连环画家、线描大师贺友直在上海病逝,享年94岁。

    贺友直1922年11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49年起开始画连环画。1952年考取上海“连环画工作者”学习班,结业后被分配进了新美术出版社,后来并入上海人民美术社,一干就是30年,直到退休。共创作了近百部连环画作品。1952年出版的《火车上的战斗》曾在1957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一等奖;作品《山乡巨变》被称为是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并于1963年在文化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会上获得一等奖。其经典作品还有《白光》《朝阳沟》《连升三级》《十五贯》《小二黑结婚》《申江风情录等》,出版有《贺友直谈连环画创作》等。2014年,贺友直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贺友直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肖东发(1949-2016)

    2016年4月15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著名编辑出版学家、图书馆学家肖东发因心脏病突发在海南逝世,享年67岁。

    肖东发生于1949年11月28日,祖籍天津。197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留校任教。他是中国书史、中国藏书史、中国出版史和年鉴学研究等方面公认的专家,先后出版了50多本学术专著、发表了近300篇学术论文。一生致力于发展我国出版事业,积极培养人才、完善学科建设,同时对于北京和北大有着深入的研究,主编了《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并身体力行地致力于北大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肖东发就开展了“口述历史”的活动,保存了燕南园许多大师的重要资料,这些也是许多学子体会北大精神的重要途径。进入21世纪,他开始负责北大的“新生第一课”,给几千名新生讲大学精神与北大传统。

    曾任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编译出版委员会委员等。主要著作有《中国书史》(合著)、《中国图书》(专著)、《年鉴学概论》(合著)、《中国编辑出版史》(主编)等。
    梁思礼(1924-2016)

    2016年4月14日,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梁思礼祖籍广东新会,为外界所熟知的身份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1924年8月24日生于北京。他在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10月回国后,梁思礼被安排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起草工作,负责起草中国运载火箭研制的长远规则。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及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的论点,成为航天质量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曾任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曾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普进步奖等。有代表作品《向太空长征》《梁思礼文集》等。
    杨鸿勋(1931-2016)

    2016年4月17日,著名建筑考古学家、建筑史学家杨鸿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杨鸿勋1931年12月生,河北蠡县人。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担任学部委员梁思成助手及以梁思成为主任的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秘书。1973年应考古学家夏鼐举荐,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门从事建筑考古研究,成为中国“建筑考古学”的奠基人及中国建筑史学研究领军人物。主攻建筑历史与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园林,并创立建筑考古学,对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晚期一系列重要建筑遗址与遗构作科学可信的复原研究,破解了中国古代建筑史诸多疑难问题。论著《建筑考古学论文集》《中国园林艺术研究——江南园林论》《宫殿考古通论》《中国居住图典》《大明宫》等均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盛名。
    陈忠实(1942-2016)

    2016年4月29日,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4岁。

    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灞桥区西蒋村。1965年初发表处女作散文,1973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以来,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报告文学散文以及创作漫谈50余篇。《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其中《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立身篇》获1980年飞天文学奖,《康家小院》获上海首届小说界文学奖,《初夏》获1984年当代文学奖,《十八岁的哥哥》获1985年长城文学奖,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1990-1991年报告文学奖,《白鹿原》获1993年陕西双五文学奖、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杨绛(1911-2016)

    2016年5月25日,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在北京逝世,终年105岁。

    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杨绛于1934年初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1940年代初,她连续创作了喜剧《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1980年代以来,杨绛以散文和小说两方面的创作成就引起世人关注。其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记》出版于1981年,畅销于整个1980年代。小说代表作《洗澡》出版于1988年,在知识分子当中引起很大反响。作为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写过多篇评析西班牙和英国文学名著的理论作品,如评论《堂吉诃德》《小癞子》和《塞莱斯蒂娜》等的文章,以及论英国作家菲尔丁等。

    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陈能宽(1923-2016)

    2016年5月27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陈能宽,湖南省慈利人,1923年4月28日出生。1947年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中,陈能宽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参加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同步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在较短时间内攻克了技术难关,实现了预期结果。在长达2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陈能宽作为核装置全面质量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参与了我国多次核试验中大部分核装置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进步奖,1999年9月18日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胡绳武(1923-2016)

    2016年6月15日,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胡绳武教授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胡绳武,1923年10月7日出生,山东枣庄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史地系,留校教学。1974年被国务院科教组借调到北京新成立的《历史研究》编辑部工作。1975年10月,到国家文物局工作,先后任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古文献研究室负责人。1980年12月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

    胡绳武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著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清末民初历史与社会》,合著有《论清末立宪运动》《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史稿》(四卷本)《孙中山》《二十世纪全史》第一卷《辛亥风雷》。主编有《戊戌维新运动史论集》《清史研究集》(第四至七辑)《中华文明史》第十卷(清后期卷)。参加编写的有《沙俄侵华史》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陆谷孙(1940-2016)

    2016年7月28日,著名教育家、翻译家、《英汉大词典》《中华汉英大词典》主编陆谷孙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77岁。

    陆谷孙,1940年生,祖籍浙江。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外语系,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去世,1994年9月被授予复旦大学杰出教授称号。1970年参加《新英汉词典》的编写,是主要设计者和定稿人之一,也是他一生最负盛名的事业。

    陆谷孙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表《幼狮》《钱商》(合译)《二号街的囚徒》《鲨颚》等数十种文艺类及文评类英译汉文字200万字左右,及《明式家具》等文艺类及电影类汉译英文字10余万字,在国内外(包括香港)发表论文共约60篇。还发表过专论翻译的《翻译大忌:形式至上》等论文,提出了最大限度吃透并真实转达话语、尽量保存原作风姿、不求译入语的华美的翻译学观点。
    钱冬生(1918-2016)

    2016年9月1日,桥梁工程专家,西南交通大学资深教授,我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开拓者之一钱冬生在成都逝世,享年98岁。

    钱冬生1918年12月23日生于江苏镇江,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与茅以升等一起被誉为“中国桥梁三杰”。1945年赴美国实习。建国后,历任唐山铁道学院副教授、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桥梁教研室主任,铁道工程系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1963年,为了使我国栓焊低合金钢桁架梁桥设计标准得以推广,在设计规范缺少这部分内容的情况下,钱冬生开始收集资料并潜心研究,并提出钢压杆理论,让桥梁设计标准的过程不必做压杆实验,省去许多争论,既节省时间,也节约了资金。1993年,他在广东珠江虎门大桥建设时力排众议,力主钢箱梁采用工地全焊,认为中国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工程要求,还能节约较多经费,此举最终节省开支1000多万,对我国后来建设大跨悬索桥产生重大影响。著有《几种超静定桥的力素分析》、《钢压杆的承载力》、《钢桥疲劳设计》等10多部著作。2002年荣获茅以升科技奖桥梁大奖。
    杨敬年(1908-2016)

    2016年9月4日,著名经济学家、翻译家、南开大学教授杨敬年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108岁。

    杨敬年1908年11月生于湖南汨罗,早年曾就读于南开经济研究所,师从著名经济学家何廉、方显廷等人。1945年,杨敬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进入牛津大学圣体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48年被授予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应时任南开大学校长何廉的召唤,杨敬年放弃赴美国的计划,毅然回祖国从事教育事业,担任南开大学教授。天津解放后,杨敬年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主持创办了财政系,任系主任。1957年,杨敬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得到改正。在此期间,他以惊人的毅力翻译了《英国议会》《白劳德修正主义批判》《1815-1914年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不稳定的经济》等共计230万字的著作。他在国内高校最早开出“发展经济学”课程,为发展经济学、财政学、世界经济以及专业英语的教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晚年他仍笔耕不辍,90岁出版哲学著作《人性谈》,93岁翻译的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成为畅销书。曾当选“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
    严东生(1918-2016)

    2016年9月18日,无机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严东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严东生1918年2月1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1935年进入清华大学,193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2月回国后,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1年5月后,任中科院副院长、主席团成员、化学部主任,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中科院党组书记、副院长。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针对包头含氟铁矿深入研究氟化物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机理,提出了选材建议。结合航空航天及其他新兴技术的需要,进行了各类耐高温、抗氧化、新型涂层以及抗烧蚀复合材料的研究,在多方面获得应用。对高温氧化物、氮化物体系进行了相平衡和结晶化学规律的基础研究。近年来研究材料设计,纳米材料和介孔分子筛材料,取得重要成果。曾获日本陶瓷学会百年奖及国家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陈映真(1937-2016)

    2016年11月22日,知名作家、爱国台胞陈映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陈映真原名陈永善,1937年生于台湾竹南。1960年,陈映真冒险接触包括鲁迅、茅盾、巴金甚至毛泽东等人的大量左翼书籍,政治立场趋向左翼。1968年陈映真以“组织聚读马列共产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被捕,被台湾当局判处十年有期徒刑。1975年获释后,陈映真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撰写思想理论文章,以笔为旗,感召人们追求进步,同时继承并发扬台湾乡土文学的光荣传统,他于1985年创办的《人间》杂志,更在当时的台湾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他义无反顾地投身爱国统一运动,并身体力行,成为台湾爱国统一阵营的重要领袖。1988年参与创建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并出任主席。2006年定居祖国大陆。受聘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又是一年岁末,循例作一次告别。你敬仰过的,你感动过的,你亲近过的,你疏离过的,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那些人,最终都要有这一次告别。

     

        往途已过山一程,水一程,前路还有风一更,雪一更。我们在这里告别,也将从这里启程。

     

        ——编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