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一带一路”战略同样是繁荣文艺的资源宝库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2月14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12月9日,“2016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峰会”在成都召开,本次峰会主题为“一带一路:中国文学景观与中华文化使命”,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国文学大发展大繁荣、文学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学地理与文化传播、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参加了本次峰会。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武宝瑞指出,“一带一路”的提出,除了站在政治和经济等层面的高度外,也从文明和文学的角度提醒我们,不同文化形态交汇的地点,为文艺的交流想象提供了重要的空间,对文艺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宝库。北京大学教授赵宪章从热点问题“文学与图像关系”出发,将“文学与图像”与“一带一路”相联系,指出丝绸之路沿线现存的具备文学图像的文献较多,对这些文献的收集整理或可成为一门学问,对这些资源的开掘也定会解决不少现实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刘石结合四川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地理位置,提出“蜀学”复兴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他认为“蜀学”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今社会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学界对“蜀学”的关注度与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不相匹配。清华大学教授罗纲对文化的全球化提出了反思,他以中国诗学对外输出为例,指出很多理论输出其实已经打上了“西方化”的烙印,而自己本民族的特色消失殆尽。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针对当下文学界的“交流热”提出了“冷思考”,他认为文学具有开放性,但同时也有封闭性和孤独性的一面,有它的不可交流性。“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我们的创作要尊重这种封闭和孤独,文学才会变得更有魅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