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百年新诗与今天学术研讨会召开 学者呼吁新诗“自救”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1月23日   01 版)

        本报讯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百年新诗与今天学术研讨会”20日在京结束。回望新诗百年来走过的辉煌与曲折的探索之路,挖掘新诗的探索空间,分析诗形式建设与语言变革及翻译诗歌对新诗建构的影响等众多议题,是为期两天的“百年新诗与今天”研讨的重要关注点。

     

        如何看待新诗百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指出,新诗革命的缘起、发展的合理性毋庸置疑,唐诗是伟大的,新诗也是伟大的,它是面对世界一种全新的诗歌形态,是最理想的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它更适合现代的中国人。若无新诗,我们可能仍陷于黑暗之中。因此我们只能自救。对新诗自由的表达,我们应该珍惜而非滥用。另外,古典诗歌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最宝贵的是格律带来声音的美感,而新诗却打破了这种美感。诗歌是音乐的文学,希望保持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使它富有节奏,更加动听。

     

        洪子诚、吴思敬、顾彬、任洪渊、刘福春、吴晓东、王光明、罗振亚、孙晓娅、王家新、柯雷、张桃洲、欧阳江河、于坚等50余位来自中、美、德等国的诗人、学者及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者在内外两个维度对百年新诗进行了回顾、反思和总结,基于个案的分析与理论的渗透相结合,深入诗歌内部,考察诗歌的声音、节奏、意象及格律作用于新诗文体形态和美学特质生成的重要性,并探讨“技艺”与诗人诗学理想互相融通而形成的写作范式和局限;同时,从诗歌本体过渡到对新诗与历史、现实、政治关系的体认,以此冲破时间困囿而实现对诗歌存在场域的透视。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