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1月02日 星期三

    秋在高莽家

    肖复兴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1月02日   03 版)

        深秋之时,这天到高莽先生家的,有九十三岁的屠岸先生,八十岁的叶廷芳先生,七十岁的赵蘅和我,六十岁的雪村和五十岁的冯秋子。这天是高莽先生九十岁的生日,大家来为他祝寿。

        高莽早在家门口等候我们了。一开门,发现不到半年的时间没见,他蓄起长长的胡子了,上午的阳光映照下,银光斑斑的闪烁。他笑着对我说,齐白石像我这么大年纪也是留胡子的。又说,听说你们今天来,我昨天一夜没睡着觉,老了!

        老了,是正常的,九十岁了,不老就成精了。不过,看他的精神,他的记忆,尤其看他新做的画,一点儿不显老。艺术,真的能使人年轻。不是每个人都有福气能够活到九十岁的,更不是每个活到九十岁的人还能够执笔为文作画的。

        记得上次来,他让我看装在镜框里一幅新作的画,是一幅他自己的肖像,让我格外惊奇的是,居然是女儿为他理发之后,他用自己的碎头发粘起来的。粘完之后,他发现头发里有头皮屑,就用水洗掉后,又用胶水将带起的头发再粘上,出现了白色的痕迹,意外成就了肖像上的鬓发斑白的沧桑感。那一次,他对我说,我喜欢弄点儿新玩意儿。又说,现在,我最喜欢的就是画画。

        这一次,他送给每个人一本《马克思恩格斯组画》的画册。这是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老书,印有八万册。里面有五十七幅色彩浓郁的油画,画了两位革命老人在各个时期的形象,生动而饱满,跃动着勃勃的生机,让人触摸得到逝去的那个时代和他自己的影子。他说,你看我那时画的多么用心!想想,这是三十八年前的作品,那时候,他五十二岁,正值当年,面面上跳跃着当时他和那个时代的影子。他为每个人签名盖章留念,在送我的那本书的扉页上写下了“时间在这里老去”。

        趁他伏在画桌上签名的时候,我将铺在桌上的毡子的一角拍了一张照片,那一角毡子上印着他画画时留下的很多种色彩的斑斑点点,像是随意撒落的花草点点,也像是一幅米罗的画。我打开照片让他看,他摇摇头说我不懂这现代派。我说这是您自己的作品呀!他皱起眉头想了想,又摇摇头说,我没有画过这样的画。大家都笑了,我指着毡子说您看这不是您的作品吗?他也笑了,对我说,前几天我还准备洗洗这块毡子呢!

        作为作家、翻译家和画家,我觉得他是更愿意做一个画家的,在画家的眼里和手下,画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画上他心情与心绪的一种外化。前两天,为自己的九十岁生日,他画了一幅自画像,是用水墨画在宣纸上的侧面头像,线条还是那样的流畅,浓淡之中看得出脸上的表情,逸笔舒朗的长髯之间,藏着岁月的沧桑。他笑着把画拿出来,说差点儿把这件重要的事忘了,让大家在上面签名留念。宣纸上的高莽,长髯飘飘,和遥远的年轻时候相比,是另一种风景。

        屠岸先生第一个签名,望着肖像对高莽说,你这是美髯公呀!刚才在餐桌上,屠岸先生还曾经解读他的名字,说高莽的高是站在高山上眺望,高莽的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莽莽一片。诗人屠岸先生的话,是最好的祝寿诗。美髯公,是这首诗的题目。

        我写了一首贺寿诗:“高秋高寿照高阳,雁正高飞菊正黄。物外神游携鹤去,画中胜象就风扬。千钧译笔传俄汉,一纸裁心说宋唐。九十未随人俱老,犹能聊发少年狂。”我知道屠岸先生不仅新诗写得好,还能写一手好的旧体诗,而且,是童子功,便将诗给屠岸先生看看,请他指教。他仔细看了一遍,宽厚地夸奖了我,说写得好,而且平仄都对。然后,他帮我改了一个字,将“就风扬”改为“顺风扬”。显然,顺字更为妥贴。在高莽先生九十生日这一天,我沾光得一字之师,算是赏花归来衣带香,一份额外的收获吧。

        这天正逢霜降,深秋的节气,却让人心有一种难得的温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