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学术出版从传统纸质图书出版社向科研活动和知识生产的组织者、保存者、传播者转型。
在制定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十三五规划”时,王德耀郑重写下了全体复旦人的承诺:以精品力作塑造复旦出版,跻身世界知名大学出版社行列。
时至今日,复旦大学出版社已经走过了35年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七五”至“十二五”六个发展时期,所经历的每一个阶段均有不凡的业绩和成就,已成“精品出版”的代名词。
“十三五”如期而至,王德耀的评论是,这是一个国家兴盛、文化高涨的时期,必须站在时代的高点上做战略性延伸,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作先行开拓。当然,不变的仍是,复旦社以精品塑魂。
“文化是国家复兴的重要力量。”在王德耀看来,精品力作、文化工程,应该作为出版机构社会效益考核指标的重要构成。一家有文化理想的出版社,还应该在主题出版、学术出版方面也有所作为。
在仔细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新闻舆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后,王德耀用“非常兴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大学出版迎来了机遇期”。他将这一机遇期表述为,在传承中革故鼎新的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尤如“风声水起潮满江,惊雷撼天扬新柳”之高迈,为大学学术出版创造了图腾的空间。
“大学本身就被视为学术的高地,学术的研究高峰大多在大学和研究院(所)。所以,大学出版不仅要为大学和研究机构做好出版服务,更重要的,应当成为学术之桥和文化坐标,以品质赢得读者。”
所以,大学社的使命和地位在抬升。过去,大学出版社做得比较多的是高校教材,但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过去复旦社的教材、学术著作和大众读物的比例为7:2:1,现在,人文科学社会读物将成为复旦社新的主板。大学是知识的原创点,要更多向社会传播观念、知识和思想。”
这里的出版,不仅仅是纸质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已将跨媒跨体写入了未来的规划。比如,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联合运作的新学术网,就旨在打造世界级学者的知识社区。
未来五年,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基本面目已经清晰。总体目标是确立精度出版的意识,建设具有国际化开放视野、基础扎实、示范型好、综合性强的学术出版重镇,打造教材出版基地、大众读物丰库,逐步实现出版数字化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同时,复旦社将建设出版研究所、出版专业研究生培养学位点,争取国家项目和特色课题、力争成为国际出版研究分支机构和合作体;正在筹建的培训基地将肩负起学科教程培训、课程开发等职责;数字化出版基地将汇集多媒体教学课件及慕课课程开发、数化学习和教学平台建设,也将进一步促进微信公众平台、新学术网和跨媒体产品等的发展,形成新型出版业态集群。此外,复旦社还运用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和自贸区的政策优势以及自身学术出版的特点,与世界著名出版机构共建平台,共享资源,积极创建版权贸易基地。
“大学出版社不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格局要大。”王德耀说。
显然,复旦大学出版社将以全新的起点重新定义学术出版。那就是,从传统纸质图书出版社向科研活动和知识生产的组织者、保存者、传播者转型;从传统的为教学科研服务向思想、学术和文化交流中心转型。
除了前述的新学术网,复旦大学旗下的文理医工期刊可能融入复旦大学出版社,若整合可行,复旦社将可能把上海及部分省外高校学术期刊重新组合,改变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报“千刊一面”的同质化编辑出版模式,通过优化选题、整合资源,建设“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复旦社旗下书店经世书局是南怀瑾先生所提,向有品牌,复旦社将重塑其经营模式,引入战略投资,争取上市。去年,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到复旦大学做讲演,他的陪同团中有宝莱坞的EROS集团,即出品《流浪者之歌》的公司。由于电影类图书出版的信誉,该集团将50部电影的版权授予复旦社。
运用学术资源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大学出版社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当然,重塑学术出版,其基本前提是多出精品力作。“十二五”期间,复旦大学出版社累计承担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9项,总量居全国出版社前列。接下来的五年,一批精品图书已在规划当中。
其中,由朱之文同志主编的《大国治道》一书入选“2016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此外,“国家大事丛书”入选2015年度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改革发展项目库”,该丛书第一批计划推出《世界文明视阈下的中华文明》《后人口转变》《家园治理》《人民币发行与人民币汇率》等图书。
同时,突出复旦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优势,复旦大学出版社将推出一批反映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成果的重点选题,如“复旦百年人文经典文库”、“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等。
作为大学出版社,为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也是核心任务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复旦社启动“复旦版长版畅销经典教材”系列丛书的规划,将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精品教材,予以重新修订,系列出版。
“绽放光华,是复旦社永远的文化承担!”王德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