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北京文学厉兵秣马迎接创作新高峰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0月26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促进北京在“攀登文学艺术高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北京作家协会、十月文学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之一“呼唤北京文学的高峰时代”主题论坛近日举行。与会评论家就如何科学地把握时代主题和创作导向、抓住重大题材和重要节点,如何做好文艺创作规划,推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实现北京文学从“高原”到“高峰”的突破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北京文学的发展历史中,“京味文学”无疑是最具地域风情的文学流派之一。在老舍先生身后,邓友梅、陈建功、刘心武、刘恒、王朔等一代代作家,继续以北京的市民生活与文化风俗为主题,展现北京的风格与魅力。作家叶广芩的作品始终在用“京白写京事”,她以对传统文化的直接体验与研习和对世事交变的经历与敏锐感知,创作了大量深富文化魅力和精神内力的京味小说。叶广芩表示,无论走南闯北,她不能忘记北京的胡同以及胡同赋予自己文字中的爱、敬意、尊严和高尚。“从胡同我看到了这座城市内里的厚重和达观。这一切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是我非常宝贵的积淀。”当代“京味作家”的代表人物刘一达则从“老北京的规矩”入题,倡导京味文学的写作应当融入城市的灵魂。他说:“北京的老规矩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老规矩的典范。它的传承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传心授、家庭熏陶和耳濡目染。”

     

        随着北京的城市格局重塑、建筑形态变革、传统风俗弱化、旧人旧事消逝,北京文学在书写内容与风格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何书写时代大格局中鲜活的北京故事,保持并光大北京文学的优秀传统以及作为全国先进文化之都的领先地位,北京文学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七零后作家群体中的新锐力量,石一枫谈了自己对于当代“京味文学”写作的理解。他说:“‘京味’似乎已经不再与那些仪式化的旧有风俗相关,而是被内化成了一种语调、思维方式和写作态度。中国城市的传统底蕴正在被更加新鲜的地域性格所取代,已是一个无法阻挡的事实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提出,用文学抒写北京百年的人物众生相、北京百姓的价值观念、北京社会的风土人情,同样是对北京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与保护。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尝试以“新京派”来概括这一时段的北京文学。“地理,显然不只是一方水土或天文气象,也不只是旧墙遗址或人文景观,对于当代北京来说尤其如此;它的地理意义在于它不仅是政治文化汇集之处,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原创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