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风,不媚俗,李秋沅的创作始终体现了典雅唯美婉约的风格,字里行间充盈着灵动的诗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全球化以及文学泡沫化的趋势,地域文学的经典建构,愈发显得严峻且迫切。
文学是文化的丰富载体,而文化则是文学的精神内核,是文学创作的思想源泉。由于特殊的历史境遇,与漳、泉、台等地闽南文化圈的地区相比,厦门文化在拥有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共性的同时,也独具自己的地域文化个性。鼓浪屿所展示的文化便是一大特色。鼓浪屿之于厦门,犹如上海之外滩,是近代厦门城市发展一个重要节点和文化繁荣的一个鲜明标志。研究厦门地域文化与文学,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鼓浪屿这段历史以及其特有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积淀。李秋沅生于鼓浪屿,长于鼓浪屿,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鸟,无不浸透于她的童年记忆。用她自己的话就是,“鼓浪屿已融入我的生命”。珍藏于她灵魂深处的鼓浪屿文化印象,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和精神动力。收入《茗香》的12篇短篇小说,叙说的正是鼓浪屿的前尘旧事,除了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的集中展示外,鼓浪屿的特色文化也得到充分体现。
音乐是鼓浪屿的亮丽标签,鼓浪屿也被冠于“艺术浪漫之岛”。这个面积1.78平方公里、居民不足2万人的蕞尔小岛,却拥有亚洲最大的钢琴博物馆、100多个音乐世家,曾走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陈佐煌、许斐平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音乐家。音乐、绘画等艺术在鼓浪屿,犹如阳光、空气,不可或缺。《茗香》的多篇小说,涉及的就是这个话题。《天使的歌唱》,写的是一位在常人眼里是“傻子”的少年,却是一名极富音乐天赋、拥有美丽心灵的天才少年;《彼岸》中的王义,痴迷绘画,可惜被认为“误入歧途”,被父亲狠狠打了一顿,伤了腿;《蝴蝶》中刘思沉溺于摇滚街舞,被父母扫地出门。“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这些拥有极高艺术天分的“傻子”“疯子”,在世俗社会里,“受轻视,被耻笑”,“只能躲在暗处,生活在他方”,独自品尝孤独成长的滋味。
作家借助文学叙事,把矛头直指世俗社会的“势利”“无知”和“偏见”;作家借助“幸运之星”年轻钢琴家施小蕊之口,分析了这类孩子的特点:“人们都称他为傻子。其实,他不过是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在我们的世界里,他是傻瓜,因为很多我们说的、做的事情他根本不明白。而在他的世界里,我们也许也是傻子,因为我们听不懂天使的歌唱。”“相信我吧,每一个‘傻瓜’,和我们一样,都是上天的宠儿,每一个‘傻瓜’,和我们一样,心中都有天使。”这是作家“爱的宣誓”,痛定思痛的“呐喊”。。纵观《茗香》中的小说,几乎每篇都与艺术互通相关。《千瞳》,有蒙克画作《呐喊》的影子;《惟有时光》《月娘月光光》,不能不让人联想起同名音乐作品;而在《天使的歌唱》《蝴蝶》《谢园离歌》中,钢琴、尺八,成为小说中的“道具”,成为小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彼岸》《惟有时光》《千瞳》《颜非》中,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相互交织,璀璨夺目,是鼓浪屿乃至整个厦门的浪漫、温馨和美丽的文学展示。
厦门的抗战文化,长期被学术界所忽视,更被文学界漠视。作为我国东南门户的厦门,曾被日本攻陷过。台湾被割让、厦门沦陷期间,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但史迹难觅。《茗香》浓墨重彩描绘厦门人民抗战的顽强与不屈,讴歌他们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痛斥侵略者的凶残与罪恶,由此也弥补了厦门文学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与缺憾。《茗香》里的番婆茗香、李校长、周先生等英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肃然起敬。茗香出巨资支援木棉岛群众抗日组织,李校长忍辱负重,佯装投靠日伪,以校长身份做了许多抗日地下工作,直至被日伪发现折磨致死。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时下流行“抗日神剧”中的“夸张”和“神通”,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通过孩童“我”的眼光,彰显英雄优雅和高贵的灵魂。这篇小说,与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谢园离歌》展示的是抗战英雄的“落寞”与“悲凉”,阿东洪、谢家少爷等血魂团义士,由于国内政治形势变化以及党派斗争原图,“木棉抗战史上只有零零星星的几抹痕迹”。当“我”长大以后故地重游,发现“铲平了的谢家园,盖了一幢外墙白的晃人眼的公寓,挡住了落日”。谢家园的推倒,新楼房的伫立,象征着人们对历史选择性的失忆和淡忘。
在《茗香》,秋沅历数形象鲜活的故人茗香、梅雪、锦瑟等,个个都是情怀柔软、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的精致女人……她们不但拥有美丽的外表,高贵的气质,而且心藏大爱,胸怀大义。番婆茗香,不仅具有知性女人的细腻情感、高雅情趣,同时也具有男人般的果断与机智,堪称“巾帼英雄”。锦瑟则是一位追求个体解放、崇尚爱情而终不悔的“女性意识觉醒”者,她的雅趣和爱心使人动容,爱情悲剧让人扼腕。李秋沅此后“木棉岛”系列小说,展现的景象可谓真正的“和谐社会”:“富者仁,贫者不贱”,秩序井然,人人温文尔雅、谦恭有礼。小说体现了典雅唯美婉约的风格,感情深沉真挚,笔调清新从容,字里行间充盈着灵动的诗性。
“如果作画只重复别人的东西,画作就只能是垃圾。无论是音乐,是画,还是文字都是为了让人达到彼岸的梯子。那些超越人们当前意识的亘古的真善美,就在彼岸。”“不要被画上客观的物象所遮挡,它们干扰了彼岸的呼唤与感悟。穿越它们,穿越。”这是《茗香》中的《彼岸》一文的经典话语,以此来解释《茗香》进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再恰当不过。《茗香》不跟风,不媚俗,始终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来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这在“经典”解构和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今时代,尤其难得与可贵。这种历史性、审美性和超越性俱佳的文学作品,正在构筑厦门地域文学的经典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