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洪波)“大众儒学经典”新书发布暨当前读经问题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大学举行。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众儒学经典”丛书,分为蒙学基础、家训家礼、劝善经典和四书五经通解四个板块,包括《〈三字经〉读本》《〈朱子家训朱子家礼〉读本》《〈孝经曾子论孝〉读本》《〈大学中庸〉读本》等十三本儒学经典读本。“蒙学基础”用以童蒙养正,“家训家礼”培养良好的家教家风,“劝善经典”激发人的为善之心,“四书五经通解”则是对儒家义理的系统阐述。每本书包括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等部分,引领大众读者走近儒学典籍,学习儒家修身做人的义理。
该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赵法生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儒学主要以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民间儒学(大众儒学)三种形态存在。民间儒学主要关心的是人伦日用和生活践履。这套“大众儒学经典”丛书正是着眼于此,“是儒学史上第一套由学者编纂解读、面向普罗大众的系列儒学普及教材”。像其中《〈了凡四训〉读本》《〈王凤仪言行录〉读本》是儒家思想与民间性相融合的产物,体现了大众儒学的民间特色。另外,部分典籍中存在不少不适应时代的内容,如《女四书》等书中强调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等思想内容,丛书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保留了原貌,但在解读部分予以辨析。
与会者还围绕当前“读经热”现象进行了深入研讨。关于儿童读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存山、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黎红雷等都指出,儿童读经应该与现代学科教育相结合,作为后者的一种补充,而不应取代后者,“那种全日制、封闭式、出家式的读经恐怕带来很多问题”。关于专业层面的读经,北京大学儒学院教授干春松认为,作为儒学研究者,充分的经典训练非常必要,通六经应是一个儒家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李存山指出,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肢解了经学,我们应该回到传统经学的路子。李存山表示,不同意这种主张,“我们对经书还是要有一点分析,不能只有经学思维方式,还是要有一些哲学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