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主题出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成果

    祝和军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0月12日   10 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论纲》,林建华、朱建平、刘子平、王秋月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58.00元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个宏大的命题。林建华、朱建平、刘子平、王秋月合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论纲》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于2016年2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通读之后,我认为该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在视野、体系、方法诸方面都有所创新、有所推进。

        第一,展示了历史的、发展的新视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其永远保持着与时代对话的开放姿态。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社会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对话的过程。几乎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同时,近代中国开始了历史转型,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一大批仁人志士苦苦求索、苦苦奋斗,但是都没有出路。“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传入中国,俄国是最重要的中介、桥梁和主渠道。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知,则经历了一个由少数人的认识到多数人的认识再到全党的共识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作者还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化历史进程。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并不断书写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也不断丰富着其科学内容和表现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诸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作者预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党的二十大召开之时,“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将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内容。这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新的历史贡献。就此而论,作者厘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来龙去脉,展示了历史的、发展的清晰的新视野。

        第二,演绎了问题指向下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有机统一的新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是一个现成的命题,而是逐步提出和形成的,它来自实践、源于问题。作者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求解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基本问题、重大问题是研究客体,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立论基础,中共中央文献和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重要论述则是主要依据。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内涵着三个基本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中国化的特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否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能否与中国实际情况密切结合、能否与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互动并转化出新的成果?基于此,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具体回答了或正在回答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国家治理、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等重大问题,并重点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深刻内涵与重要作用。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者认为,就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时代课题,就是要学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而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有时空坐标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民族化特别是中国化,强调的是特定的空间坐标、空间“场”,那么时代化强调的则是特定的时间坐标、时间“场”,即当代人的当下实践。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实际上内蕴着三个基本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时代意义?解决当代现实问题是否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能否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者认为,其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问题,即:它不仅要用于解释世界,更要用于改造世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内蕴着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大众与人民大众掌握马克思主义两个维度的诉求。就此而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种问题指向、中国指向、当代指向和人民指向,是理论逻辑进程和历史实践进程的内在契合、双向互动和有机统一。

        第三,运用了基于世界历史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宏阔背景的比较的新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不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而且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重要创新与人类思想史上的最伟大革命。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同样需要置于世界历史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宏阔背景之中。作者指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是一个历史性课题,更是一个现实性课题;既是一个理论性课题,更是一个实践性课题;既是一个总体性、根本性和战略性课题,更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多要义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从理论的维度来讲,它既有利于从学理上正本清源,还马克思主义本来面目,也有利于推进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从政治的维度来讲,它既有利于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党执政的理论基础,也有利于解决我党面临的重大问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发展的实践,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体的维度来讲,它则有利于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调动和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正是在中国与世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认知与比较中,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结论。

        总之,作者运用新视角,提出新论点,构建新体系,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富而多彩的瑰丽画卷。当然,实践永远是向未来敞开的,时代也在不断向前演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课题也将随之不断深化。而本书为我们提供的对这一问题的观照视野和方法论选择无疑能够帮助我们自觉地深入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