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在多维考察中揭示历史对当下的参鉴意义

    李惠芬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0月12日   20 版)
    《多样的世界:教育生活史研究引论》,周洪宇、刘训华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定价:58.00元

        长期以来,教育史研究基本侧重于教育思想史与教育制度史的考察,鲜有教育生活史的详细追溯。前者的考察与梳理虽然不无倚重史料史实,但显然侧向宏观线条的呈现,史料的“教育学意义”或“教育-社会学意义”首先进入研究者的中心视阈,且这一理念几十年来不断强化,众多“鸡零狗碎”的材料由于被认为缺乏“典型意义”迅速被汰除。周洪宇先生显然意识到了教育史研究的生态的贫瘠和维度的单一。其实所谓琐屑的材料是边缘阈的组成部分,没有或缺乏边缘的中心阈是有问题的,这是格式塔心里学派给我们的启示。“琐屑”难道不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非重要与重要的张力对举,重要的意义显示将大打折扣。由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和宁波大学副教授刘训华博士后合著的《多样的世界:教育生活史研究引论》(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部展现教育生活史研究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也是整个“教育生活史研究丛书”提纲挈领性的总论性专著,具有理论原创性和实践操作性。它力图在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背景下呈现教育生活的内涵和意义,带有更强的“全息”性质,更能真实地反映教育史的面貌,在教育史的研究方法上是一大创新。

        理论构建与生活叙事结合。《引论》旨在介绍何为教育生活史,如何开展教育生活史的研究。全书分上编与下编两大部分。上编是理论探索篇,分别论述教育生活史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理论、研究方法,教育生活史的学术承继,其理论来源、理论基础和史料来源,教育生活史的叙事方式和研究风格。下编是个案生活史和集体生活史。个案生活史重点描述了中国近现代两个几乎被湮没和遗忘的知名教育家杨东莼、经亨颐的人生故事;集体生活史则主要描绘了近现代大转局时期学生教育生活的岁月流变,如北洋时期学生的时代感受,近代学生的学费问题与阶层流动、课堂生活的多维呈现等。作者以生活史的理论和方法,叙述教育历史生活中的人及人的教育生活,以翔实的史料还原过往的教育生活,用叙事的语言构建多彩的教育世界。其间理论提升与叙事话语并重,形象生动和富有表现力的感性文字与理性思考交融,力图有效地实现历史人物、读者、作者的三方互动。作者试图通过这样的理论与实际结合、人物与生活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论述教育生活史这一新的研究取向与叙述体系,既形成具有中国教育史学新特点的教育生活史的理论创建,同时又为近现代和当代的校长、教师、学生的生活史研究提供具体范式,以此推动教育生活史研究的开展,推动教育史学的学科建设新发展。

        感性史料和理性逻辑共生结合。傅斯年曾说:史学就是史料学。教育史学研究,往往理性阐释的东西太多,忽略对资料细密完整的收集和辨析,而且通常关注的也是主要人物的主要、重大活动,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显性活动,而日常的、隐性的、个体的、普通的生活则常被忽视。本书则秉持大史料观,从多个维度挖掘史料的来源,强调史料的“原生性”、“原生态”,将个人教育生活史的深入细致挖掘与作者清晰缜密的逻辑判断、辩证分析紧密结合,以教育参与者自身所经历的事件,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体现个体生命的丰富生动,呈现鲜活的教育生活,从而在价值生命中展示教育的意蕴。所选的人物——杨东莼、经亨颐,所选的学生群体——近代学生的教育生活,以往教育史研究领域未曾如此深入细致地梳理过。通过对他们教育生活多个侧面的考察——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个人奋斗等,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结构,他们对于教育的具体的适应性和认同程度,从而为宏观上理解处于社会中的人如何在经济、教育、文化的不同影响下从事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提供参考。书中对普通人的生活史研究,是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巨大变革,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人为本”的学术研究的拓展,更是对西方史学的丰富和发展。这样的研究,史料来源更丰富,时空的“纵横坐标”更多,在概念的建构上,维度更加丰富,阐述更加周严,弥补了教育史学研究的缺陷和不足,无疑是对教育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

        多维视野与现实观照交互往返。教育生活史研究的视角和资料不仅来源于教育史、教育学,还撷取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活的资料。本书的研究具有明显的“跨界”色彩,它在参照国内外生活史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法,打破学科壁垒,展现教育世界的多样性。书中通过研究近现代大转局时期学生的生活状态、日常学习、课余活动及社会活动等,展示近现代学校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特别是探究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从中可揭示出学生在促进民主政治与社会和谐方面的贡献,进而探寻在历史进程中师生作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和教育的主体力量,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展示在大历史环境中学校师生生存与文化延续的曲折轨迹。并藉此揣度、研判、评定当时的教育及至整个社会的发现状况,其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史鉴今的效果因材料背景的丰富生动显然较一般性史论结合的教育史研究作者更佳。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社会学的研究,始终需要对社会各个阶层包括教育阶层的深层了解。由教育职业发散开去的某条社会网络是中国自古代社会以来一直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群体。到了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变革的加剧,教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这些教师、学生的研究,是研究近代社会的一把钥匙。

        “关注历史、关注当下”,从多维视角透视教育参与者的教育生活,形成教育史学的人文关怀和现实观照,使得这部引论之作既对于教育生活史的实际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意义,并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