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

    《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③

    继承与创造

    ——唐以后的西安营城理念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9月28日   20 版)

        西安,古称长安,五代以前为十三个王朝都会所在,曾创造了灿烂的城市文明,唐代长安城更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谱写了无比辉煌的篇章。唐代末期,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导致国力衰微,战争爆发频繁,长安城受到极大破坏。唐天祐元年(904年),朱温烧毁长安城,胁迫皇帝迁都于洛阳。自此,长安结束了都城时代的辉煌。

        唐天佑元年,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去宫城,又去外郭城,重修子城。南闭朱雀门,又闭延禧、安福门,北开玄武门,是为新城”。韩建以唐长安城的皇城作为新城的外廓城,又在城内新筑子城,又将长安县、万年县移至新城的东西两侧,筑以两座小城,从而增强了长安城整体的防御能力,形成了南北略短、东西略长的布局,整体规模较唐代大大缩减,韩建对新城的营建,基本奠定了后世长安城发展的格局。五代时期,时间较短,长安城的营建活动很少,只是随着实际需要在城中增建了衙署、府学、市场及一些坛庙等建筑。五代以降,长安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上均不及唐朝,然仍是西北军事重镇,成为控制西北稳定的核心。

        五代时,梁、唐、晋、汉、周政权皆于长安一带设置一定权限的行政建制,都未曾忽略长安的作用。后梁开平二年,改佑国军为永平军。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冬十一月辛酉,复以永平军大安府为京兆府,以之为西京。后晋于京兆府设置晋昌军,后汉乾佑元年,改晋昌军为永兴军。以上政权皆在长安设置军政事务的机构,体现了长安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北宋初,太祖赵匡胤曾欲都洛阳,未能实现,因而发愿说:“迁河南未已,终当居长安耳。”虽后来北宋都开封,宋太祖西迁长安“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的夙愿未实现”。然长安既为赵宋军臣所重视,其军事作用不容忽视。宋代西安属永兴军路,等于一个府城。从行政上看地位并不很重要,但有关西北各路的漕运使驻在西安。在北宋和西夏的长期战争中,长安总是主要补给中心。

        北宋时,长安地区属永兴军路,从宋至元,长安城的人口发展基本停滞,城市营建活动也较少。北宋时期,西夏政权雄据西北,与宋政权长期对峙,征战不停。关中地区物产富庶,长安更为进取中原重要的战略据点,是北宋位于西北的重要屏障之一,故北宋政府将长安作为震慑西北重要的军事中心。北宋灭亡后,夏金又在西北兵刃相见,此时长安依然是关乎中原安危的重要屏障。北宋时期长安城外部形态与内部格局大致延续五代以来“新城”布局,依旧呈现出军事防御性较强的“三城并置、互为一体”的布局。

        及至元代,仁宗皇庆元年长安改为奉元路城,此时的奉元路城据唐灭亡已350余年,经过宋金时期的发展,经济也较为发达,不仅成为控制西北、西南的重要军事城镇,也是重要的兵器生产中心。根据李好文《长安志图》中的奉元城图来看,城市内部的市场、庙宇增多。城市的整体空间并逐渐分区明显,城北部分布的主要为政府机构、城隍庙等,东南部则文化教育机构较多。元代的奉元城在城市内部交通上发生了一些改变,居民多分布于城的四周,整体城市格局没有太多变化。

        元代时,在奉元城东北还修筑了供安西王居住生活的王府小城,即“斡尔朵”,《马可波罗行纪》中曾有描述:“(奉元)城外有王宫,即上述大汗(元世祖忽必烈)子国王忙哥剌之居也。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周围约五里。”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得知,此城范围不大,四角向外凸出的四角为半圆形。

        西安在元初沿用京兆府的名称,至元九年元世祖封其第三子为安西王,镇守京兆府至元十六年该京兆府为安西路。皇庆元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元代奉元城仍沿用唐末韩建“新城”、李好文在《长安志图》中所绘的《奉元城图》是至今研究奉元城总体规划布局的珍贵资料。从《奉元城图》可以看出,全城为东西向长方形城池,东、西、南、北各辟一门,并不对称南门偏东,为唐时皇城安上门旧址;东门偏南,为旧景风门旧址;城内筑有敬时楼、钟楼等城市公共建筑,但无明确的轴线和秩序。

        至明洪武二年,改宋元奉元路为西安府,治长安县、咸宁县二县,“西安”之名自此而始沿用至今。明代对奉元城的扩建主要集中在秦王府的建设和城池规模的扩展上,洪武三年,明太祖命长兴侯耿炳文与都督濮英重新扩建增修西安城。至洪武十一年完工,历时八年。据考古,此次扩城,以韩建新城为基础,分别向东扩展1435米,向北扩展864米,基本在奉元城原有城墙的基础上各外扩1/2的长度。秦王府规划在奉元旧城的东北角,周长4.5公里,同时开辟了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为主体的城市道路结构,并修建东关新城,建永宁、安远、安定、长乐四门以及钟楼和鼓楼,崇祯年间,又修筑了南关、西关、北关,形成了四关一城的格局。

        从西安的发展历史来看,历代规划有一个从大尺度范围审视形势、布局城市的传统,把城市放在了一个地区乃至区域的范围来观察。城市人工建设总是与特殊自然要素结合,建立一种整体的秩序,开创了规划、建筑、风景三位一体的城市营造典范,形成宏大的山水人居体系。在西安历代城市规划中,每遇到一个重要时代,都会建立新的城市轴线,形成新的中心,以新的轴线标树新的时代,形成新的秩序。从秦汉到隋唐,对旧城市格局与轴线的继承和创造是西安城市规划经营的价值追求。如秦阿房宫、汉长安、隋大兴、唐大明宫都有明确的轴线,形成一个历时性的轴线序列。西安历代的都城,都是在轴线与轴线,轴线与山水和地形变化的交汇点上选择标志性地段和布置标志性建筑。西安历代城市发展亦将前代遗产有机融入当代建设,形成新旧一体的整体创造。汉对秦、隋对汉、明对宋元都完美地体现了继承与创造的关系,为后世西安规划确立了尊前开新的规划传统。

        (本文节选自《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陕西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