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9月21日 星期三

    儿童,让我们成人肃然起敬。

    郑春华:《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的写作缘起

    郑春华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9月21日   16 版)
    郑春华

        《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郑春华/著,接力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16.80元

        在与儿子和女儿的童年相处过程中,常常会突如其来地让我感受到童年生命的强大、乐观、积极和包容,让我常常自惭形秽,看到自己在童年生命面前的渺小和狭隘。

     

        记得儿子出生时膝盖上就有一块胎记,随着他长大胎记也越来越大,几乎盖过半个膝盖。我有点在意,常常希望儿子穿过膝短裤,但儿子无所谓:“我是独一无二的!”他还每天用彩笔把自己的胎记画成各种动物形状,要么就画成某个国家的地图板块:“看,我腿上的美国……”

     

        后来有了女儿,我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母女。

     

        女儿三年级的时候,在其他家长的建议下,我将女儿送去国外一个寄宿两周的夏令营。之前非常担心,担心她闹着要回家;担心她找不到朋友;担心她英语口语表达不畅……可没想到女儿去了以后如鱼得水,两周结束一见到我就说:“下次还要来,太开心了!”

     

        ……

     

        有很多这样的事例让我觉得其实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孩子,因为不了解所以低估了他们,尤其是低估了他们的力量!我们总是在用我们自认为强大的翅膀保护孩子,其实恰恰是遮住了孩子得以飞翔的天空。

     

        这种想法在我心中储存已久,直到偶遇曾经的邻居、女儿幼年的伙伴,它才得以发酵直至喷涌而出,那就是《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

     

        女儿幼年的伙伴也是一个女孩,在她两岁时父母离异。后来父母分别结婚又各自有了自己的儿子。女孩5岁时随生母搬出了我们小区,从此我就再也听不到、看不到有关这个女孩的一切,当然,我还是会常常想起她,希望她仍然是生父生母眼中的小公主!

     

        大概6年以后,有天带女儿去一个小小的文具店买文具,走进小店只有两个顾客:一个成年男人和一个与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孩,他们正在讨论教师节的礼物。我当时觉得这男人有点面熟,却怎么都想不起来他究竟是谁?于是我就观察女孩,终于一下想起来:眼前的女孩就是当年从我们小区搬出去的那个女孩!这男人就是女孩的生父。

     

        我立刻叫出女孩的名字,但她已经完全不记得我了。眼前的女孩健康,明亮,自主,活泼……特别是她在与生父交流的时候,非常轻松自如,同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一对父女没什么两样。

     

        当我带着女儿从文具店走出来的那一刻,我脑子里就已经全部是有关这个女孩六年来的“生活”故事,我想说有时候命运无法选择,但命运中的我们却可以选择面对的态度。而孩子的选择恰恰是会让我们成人汗颜,更让我们成人肃然起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