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9月21日 星期三

    历史演进中的文明镜像

    李立民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9月21日   15 版)

        2016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的五卷本《中国通史》经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下简称华夏五卷本《中国通史》)。该书将悠久的中华文明作为三条主线之一,在一百个专题设计中,有近二十个与文明相关。通读全文,俨然构成了一幅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辉煌史卷。

        学术界以往的通史类著作中,也常涉及到中华文明的内容,但囿于在编纂体例的局限,不能突显文明的意义,也难免有“博而寡要”之弊。此外,一些专门研究中华文明的著述尽管内容丰富详实,但却无法深刻阐释古代文明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而这部通史著作的近二十个文明专题看似独立,但实质上他们却有一条时代发展的主线一以贯之。因而,该书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在历史的发展演进中书写古代悠久文明的时代变迁。

        在史前时代,中华文明起源于以黄河与长江为中心的“两河流域”,且形成了多元一体有核心的文明区域。夏、商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到来。夏、商时期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构成了几千年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文化基因。随着周王室的衰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走向分裂,反映在思想领域,出现了诸家学派、各种思想碰撞交融的局面。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宝贵的思想文化内涵。当秦汉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确立以后,两汉的经学家从《春秋》中推衍出“大一统”的理论,构成了东亚地区政治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魏晋以降,各朝代时分时合,中华文明也随时代变迁而走向多元。洒脱率性的“魏晋风度”风靡天下。既有与世沉浮的气魄,又有坚贞不屈的气节。而魏晋佛教的兴盛,又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难得的心灵归宿。隋唐时期再造中华一统,盛世之日,稻米流脂,藏于小邑之家。经济社会的繁荣为中华文明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以大唐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屹立于世。各国的文化使臣,辐辏于长安。宋代社会积贫积弱,士大夫们以救世者自居。无论是朱熹的“义理之学”,还是陆九渊的“心学”,他们都跳出了汉唐注疏之学的藩篱,转而以学术经世为旨归,从而揭开了以儒家圣人之学服务于国家、社会的时代序幕。这一风气,持续于明清而不衰。至康熙朝,官方正式确立了以程朱之学为指导思想的崇儒重道政策。这种文化的熏染对士人形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影响极深。晚清以降所兴起的自强运动,正是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近二十个专题是对我国古代文明的高度浓缩,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文明概貌,更可以使我们感知悠久文明中所蕴藏的时代脉搏。从中,我们还可以体悟到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

        其一,文明多样性与融合性的统一。在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辉煌文明之中,“思想”始终是文明不可或缺的精髓。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诸多杰出的思想家。在战国时期,还形成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为世人所称道的“百家争鸣”局面。儒家主张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家崇尚无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道的本质便是“无为而无不为”;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法家则主张权、势、术的结合。这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学说,代表了不同学派间的主张。但是到了汉代,董仲舒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其所诠释的“儒术”已并非单纯的儒家思想了,该书道:“董仲舒的学说以诠释《公羊春秋》为基础,将先秦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杂糅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建立了一套新的儒学理论的体系,使其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诸子百家充满智慧的思想争鸣,涵盖了对自然、人性、社会、天下等方面的思考,以及提出的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最终融汇为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与融合性的有机统一。

        其二,文明开放性与世界性的结合。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从地理上看,西连帕米尔高原,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屏障;北部是无边无际的沙漠地带;东部、南部分别连接着茫茫海洋。这样的地理位置使中国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但是,中华文明却跳出了地域的界限,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容纳世界的精彩。唐代的长安有“世界都会”的美誉。各国的使节、质子、游客、僧侣等穿梭于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来自波斯、印度等国的商人还在长安城内经营了各种店铺,茶楼酒肆中也不乏异域客旅的谈笑风生。而一条始于长安、连接东南亚、西亚、北非的海上丝绸之路,承载着各国的奇珍异宝,将人类精神文明的互动之舟驶向世界各地。而元代从意大利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更是在中国家喻户晓。马可·波罗对中国各地的商品、物产都饶有兴趣,以其在中国的经历,回国后出版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它为当时封闭的欧洲世界打开了一扇文明的窗口”。

        人类的文明离不开厚重的历史累积,华夏五卷本《中国通史》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来灿烂文明在历史演进中的镜像。它启示我们: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安定、社会的和谐是中华文明命脉之根。更使我们由衷感到:继承和发扬悠久的中华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中国通史》(五卷本),卜宪群总撰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撰稿,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