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9月14日 星期三

    “童年经典”为何总是“毁童年”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9月14日   08 版)

        在中国观众眼中,《西游记》《葫芦兄弟》《舒克与贝塔》《黑猫警长》这些儿时记忆中的“虚构英雄人物”,无一例外地拥有精彩的故事框架和良好延展性的人物设定。然而近日,新版《葫芦兄弟》于30年后再登电视荧幕,整体“萌萌哒”的画风、毫无新意的故事内容和场景动作,惹来众多批评。有观众吐槽,制作方打着“怀旧情怀”的旗号进行创作,实际是在日渐多元、激烈的竞争面前,躲进集体记忆里逃避、取巧。(7月21日《南方日报》)

        观众对新版《葫芦兄弟》的“槽点”主要集中于,一是内容没有再创作,依旧是旧版的故事大纲;二是人物形象的改变让人难以接受,不少网友在观看后表示,新版人物“太嫩”,尽管“呆萌”了不少,但走的却是网红大眼路线,从先前英气十足的少年变成了“傻白甜”的“大头儿子”,连爷爷也看起来年轻了好几十岁,皮肤光滑得像磨了皮;三是剧情进展缓慢,情节拖沓冗余,造成节奏缓慢;四是特效制作完全是“五毛钱特效”。总之,吐槽是一波接着一波。

        新版《葫芦兄弟》如此不受待见,真是愧对观众的怀旧情怀。《葫芦兄弟》本来是大批70后、80后观众的经典童年记忆,70后人到中年,大多数80后也处于青年的尾声,他们此时最容易怀旧,总爱回想在过去岁月里所经历的让自己高兴得意的人或事。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所以那么火爆,就在于它戳中了许多观众的怀旧情怀。创作者基于让观众怀旧的神圣目的,重拍他们的童年记忆,就要竭尽所能,以足够的诚意做到怀旧而非“伤旧”。

        而像新版《葫芦兄弟》这般原想怀旧,最终却变成了“伤旧”,并不少见。如去年《黑猫警长》大电影在院线播出后,大量怀着怀旧情结观看此片的80后观众,大呼新形象、新剧情“毁我童年”,4000万制作成本,最终仅收获6330万票房。今年暑期档,经典电影《大话西游》也迎来第三部后续版本。未上映之前,就被不少网友从演员到剧情全方位挑刺,直呼“毁童年”。这样的例子恐怕不胜枚举。一张张“怀旧牌”最终几乎都没有给创作者带来名利上的双丰收。

        之所以出现这种结局,一个最大原因在于,不少创作者热衷于重拍童年经典的背后,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创作思维。他们急于重拍、翻拍过去的经典作品,说穿了,是急于以怀旧为号召力,号召观众奔赴影院为他们贡献票房,急于将观众的怀旧情怀“变现”。至于是否对得起经典,有没有创新、有没有突破,有没有艺术追求、人文情怀,会不会招致观众的吐槽与责骂,倒成了次要的了。以这种目的和态度重拍经典,会下一番狠功夫,做出既有新意又有诚意的诠释吗?

        可以说,重拍童年经典总是“毁童年”,问题不在于像新版《葫芦兄弟》创作者所说的“资金不足”,而是诚意不足。要想以怀旧为卖点招揽观众,首先要放下怀旧背后的功利算计,用作品本身的优质赢得观众青睐与尊重。正如影视专家所说,“怀旧牌”并不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它提供给影视作品的只是“万分之一个情绪出口”,永远不能代替真正优质的内容。重拍经典要有品质基础,与其瞎拍乱拍,向观众找骂,不如省点精力、时间与资金,创造自己的经典。

        成都市武侯区 何勇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