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8月17日 星期三

    米哈伊尔·波波夫:不拘题材的文学大师

    夏海涵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8月17日   14 版)

        聚焦图书:《伊杰娅》《莫斯科佬》《火红色的猴子》

        活动安排1:文学对谈:当代俄罗斯文坛格局(波波夫、郑体武、王焰)

        时间:8月19日15:15-16:45

        地点:上海市作家协会大厅

        活动安排2:波波夫笔下的俄罗斯世相——作家见面会暨《莫斯科佬》中文版首发式

        时间:8月20日16:45-17:45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中心活动区

        是“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互译出版项目”让米哈伊尔·波波夫走入我的视野,亦让我有幸成为他三部重要作品(《伊杰娅》《莫斯科佬》《火红色的猴子》)中文版的责编,开启了我们之间作者与编辑的缘分。本周,此前我一直通过作品和邮件与之沟通的米·波波夫现身上海,将通过上海书展的舞台走入更多中国读者的视野,开启作者与读者间的缘分。

        米哈伊尔·波波夫,1957年生于哈尔科夫(今属乌克兰),是俄罗斯散文家、诗人、政论家和评论家。1980年以诗歌作品登上文坛,此后笔耕不辍,迄今已出版四部诗集和三十余部散文集、小说,且多部作品被翻译成中、英、法、德、阿拉伯和拉脱维亚语。2004年起他担任俄罗斯作家协会散文理事会主席。

        米哈伊尔·波波夫深受苏联/俄罗斯各类文学奖项的青睐,曾获苏联作家协会最佳处女作奖(1989)、舒克申奖(1992)、蒲宁奖(1997)、普拉东诺夫奖(2000)、莫斯科市政府奖(2002)、冈察洛夫奖(2009)、“莫斯科—PENNE”国际文学奖(2011)和高尔基文学奖(2012)。

        米·波波夫创作兴趣广泛,题材丰富,既写当代莫斯科的现实生活,亦写未来世界的荒诞幻象,还写耶路撒冷的圣殿骑士、中世纪的法国和古埃及……他擅长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甚至将其应用于描写最玄妙怪诞的情节。

        《伊杰娅》《莫斯科佬》《火红色的猴子》恰是米·波波夫不同题材的优秀作品。《伊杰娅》是一部自传体中篇小说,小说中“我”的原型就是米·波波夫本人,“我的母亲伊杰娅”的原型就是波波夫的母亲伊杰娅。20世纪中后期的历史巨变铸成了母亲一生悲剧的命运,而“我”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青年一样,不理解也不想理解母亲……《伊杰娅》是波波夫尝试对母亲的理解与道歉,而这次尝试整整迟到了五年。

        《莫斯科佬》是关于“继承者”的故事,不过这个“继承者”是位步入中年的糟糕“大叔”,身份是莫斯科建筑大亨的弟弟。《莫斯科佬》具有米·波波夫创作的鲜明特点:情节上,曲折离奇,悬念迭生,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结构上,多条线索平行展开,营造出复调的效果;语言上,自由随机,喜欢说双关语俏皮话。《莫斯科佬》的最初章节很容易令读者产生“这是一部侦探小说”的错觉,然而随着情节的推进,读者就会逐渐发现作家暗藏其中的历史的、民族的、社会的、家庭的、人性的、道德的悲剧与凄凉……

        《火红色的猴子》不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米·波波夫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勾画出了一个遥远的未来世界……正如波波夫本人在中文版《序》中所说:“新的时代为世界一并带来了全新的全球化恶魔的全部因素,这些因素有时注定会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产生影响。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全球互联网、虚拟空间。……我们深深地受这些盲目而强烈的力量所左右,并不完全知晓,这些力量将带给我们多少好处,又带来多大危险。”

        本次上海书展,除国际文学周主论坛“莎士比亚的遗产”外,米哈伊尔·波波夫还将出席三场活动:围绕《伊杰娅》和俄罗斯传统文学中的母亲形象在思南文学之家发表演讲,波波夫将谈及其对俄罗斯经典文学中母亲形象的认识、俄罗斯伟大作家与母亲的关系,并首度深入披露《伊杰娅》的创作动机和历程;就当代俄罗斯文坛格局、文坛面貌、文坛新秀及波波夫的自我定位等与翻译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郑体武先生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大厅展开对谈;与译者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贝文力先生在《莫斯科佬》中文版首发式上共叙其笔下的“俄罗斯世相”。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互译出版项目”的中方协调单位——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先生也将受邀出席8月17日的活动。“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互译出版项目”由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倡议发起,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俄罗斯出版和大众传媒署签署协议,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和俄罗斯翻译学院具体协调实施。旨在向两国人民推介对方国家,特别是现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加深两国文学交流,沟通两国人民情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很高兴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为中俄文学交流贡献绵薄之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