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8月17日 星期三

    李辉:一边写诗,一边读古文献,一边研究DNA

    特约记者 伍慧玲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8月17日   15 版)

        聚焦图书:《我的美丽基因组——探索我们和我们基因的未来》

     

        活动安排:钟扬、李辉对谈“解读我的美丽基因组”

     

        时间:8月18日9:30-11:30

     

        地点:上海图书馆4楼多功能厅

     

        许多人知道李辉,大概是从2010年“曹操墓”事件开始的。他以曹氏族谱等古代文献作指引,对当今疑似曹氏后人进行Y染色体DNA测序,从而推断曹操的身世之谜和基因的突变规律,结果还可验证“曹操墓”中人是否为曹氏族人。新奇的思路和手段,引来无数目光,惊叹、质疑,不一而足。几年过去,李辉“变本加厉”,在探索东亚人群演化以及文明肇始和发展的遗传学效应之路上屡获战果。如今,他除了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学系教授,还是亚洲人文与自然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一方面,他用文史资料指导分子遗传学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结果为社会学史学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提示。研究中,采集人群血样、DNA测序、数据分析等“理科活儿”往往让文科学者敬而远之;而古文献研读、民族民俗比较、语言演变分析等“文科活儿”,又往往让理科学者备感艰涩。而李辉深厚的理科功底和文科修养,足以使他在这种学科交叉、文理结合中游刃有余。

     

        在李辉看来,学科交叉、文理结合极为重要,因为对许多问题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单一学科,“单一的学科都是片面的”。以人类起源、迁徙问题为例,“遗传学能解决人群的起源、人类之间的谱系关系,但想解决人群迁徙过程中具体走了哪条路线,还是要通过考古学。同样,遗传学也不知道人群为什么迁徙、什么时候迁徙,要弄清楚这些,就要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等学科”。李辉将人类起源、迁徙问题比作一头大象,将研究这个问题的语言人类学、考古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比作摸象的盲人。最初,“盲人”们各自为战,得出片面、常常互不兼容甚至是矛盾的结论。但现在,通过研究基因组、大数据分析,科学家对问题的答案有了整体性了解,并“用基因的数据做一个骨架,再把其他领域的研究结果,作为血、肉、内脏等往骨架上贴。有了骨架,我们就可以把这只‘大象’拼起来:耳朵往哪拼、头往哪拼,我们都知道了。如此才能得出一个各学科都能兼容的答案,原来有矛盾的地方我们也明白了:有矛盾是因为我们‘拼图’的角度不对”。

     

        就像他的科学研究一样,李辉出版的书籍也涉及颇广。他不仅翻译过《夏娃的七个女儿》等科普作品,撰写过《来自猩猩的你》等科技专著、《岭南民族源流史》等史学著作、《道德经古本合订》等哲学著作,还出版过《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等诗集。他的著作有深度却不晦涩,科普作品有趣易读,诗集则满纸优美华章。他的诗,他的作品,都在追求美、追求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状态。

     

        在即将举行的2016年上海书展上,李辉译作《我的美丽基因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入选书展推荐图书和世纪出版集团20大好书。这本书从科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展现了基因组学如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李辉表示,了解基因组知识意义重大,其中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尤为重要。“我们的先天差异就在基因组里面。”如今方兴未艾的“精准医疗”,正是从个人基因组差异出发,实现疾病的个性化医疗。我们只有认同差异的存在、详细地认识差异,才能利用差异“积极地预防、治疗各种身体的不适,选择有益于自身的生活方式,如吃什么、什么时候睡觉、该做什么运动、运动多长时间”。“这本书中还提到了精神的问题。我们的思想、精神,到底有多少是受肉体控制的?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才能把生活变得更美好。”李辉如是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