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淮河情有独钟,近年写的多本散文或随笔集,都是以淮河流域为主角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出生、成长、活动在淮河流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一直对淮河流域的博大精厚深感兴趣,努力从多个角度去感受它、了解它、体会它。
淮河是一条人文之河,我觉得它是地球上少有的、非常著名的人文之河!在淮河流域,两千年多前,就有一批文化和思想的大人物、大标志出现。中国为人类做出的思想文化、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上的贡献,其中两个最重要的,一个是老庄的道家思想,还有一个是孔孟的儒家思想,都是在淮河流域萌生、成长、成熟,并且从淮河流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老子和庄子出生成长生活在淮河中游的大支流涡河地区,孔子和孟子出生成长生活在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泗水地区。儒家思想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指导规范了我们两千多年,我们的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都是依据儒家规范来进行的;道家思想则从哲学世界观角度影响着我们对人生、对世界、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的总体看法。
那么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绚烂的人文之花,会集中在淮河流域开放呢?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一个因素是河流因素,人类都是亲水的,但较早期的人类既不能离水太近,也不能离水太远,太近了容易受到水害,太远了又会充满不便、充满危险;相同的理由,较早期的人类不能离大的水过近,也不能离较大的水过远。河流圈一般也是文化圈,河流是古代最重要、最便捷的交通通道,河流会带来物流、人流、交流和财富流,河流起到了物质和文化长廊的作用。以河流为中心,物质和文化呈现逐渐衰减的特征。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河流众多,大小适中,正是人类构筑家园的理想场所。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平原因素。淮河流域平畴万里,沃野无边,为两千多年前的农耕文明提供了最佳条件。一般情况下,人口密度越高,文明的程度也就相应越高。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文明可以沿地平线传播,却无法垂直传播,哪怕两三百米都不行。文明不上山,这是因为文明在平原地区易于传播,平原地区人口众多,一般又没有大的地理障碍阻挡人们作最频繁、最即时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平原地区的文明程度会越来越高。
再一个因素是中原因素。中原是一个人文概念,历史上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核心区。那么中原在哪里呢?历代的范畴多不一样:一种是早期偏重地理的范围,指某地的一块原野;一种是文化地域概念,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又一种指现河南及周边地区;还有一种指中国东部的平原,也就是洛阳以东的平原地区,因为古代洛阳地区被称“天下之中”;另有一种指长江以北、燕山以南、太行山及秦岭以东直至大海这个区域,这一个广大的地区都是中原。无论怎样圈划,淮河流域总是全部或大部在中原的范畴之内。人口、社会、政治和民族的核心区域,总是会集中最多、最优质的财富和资源,这都极有利于顶级思想的催生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