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翻译家,复旦大学终身教授陆谷孙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28日13时39分在新华医院逝世,享年77岁。时风雨大作。
在第一次脑梗发作之后,先生或感大限或将至也,矢志“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编写《中华汉英大词典》,时常工作至凌晨一二点。令人欣慰的是,《中华汉英大词典》(上册)已于去年8月19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据复旦社透露,下册也即将出版。
编纂《中华汉英大词典》,为何成为陆先生生前心心念念的愿望?
陆谷孙多次出入海外华埠的书店,发现英汉字典的销售情况并不好,而有意购买汉英字典的外国人倒不少。但是书架上的汉英字典要么种类稀少,要么内容过时(“文革”后期),让许多顾客无从选择。由此,陆谷孙先生决意编写一部汉英词典,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与文化,编纂之初,陆先生就定下了“音义之外,形训兼顾”的原则,就是说,用最简英语说一说汉字何以形成现今形状的故事,如“寶”字就是“屋顶下面有钱币和玉器藏于缸”,“休”就是“一个人靠在木头上休息”;如“万福”跟“叩头”有什么不同,“清明”为什么又叫“百六”。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华汉英大词典》编写工作正式启动。50人的编纂团队,15年的孜孜编纂,个中辛苦滋味,只有纂者知晓。
《中华汉英大词典》语词部分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百科以及准百科性的内容来自《辞海》,古词、新词都有,前者甚至超过了约四分之一的分量。从中医穴位到阴阳八卦,该著都有介绍。
显然,《中华汉英大词典》的编纂推出,正是陆先生抵达自己的治学理想的时刻——在中西文化间穿梭摆渡;更擦去中华传统文化上的灰尘,让它们重光,映照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