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

    博物馆体制内的保存修复策略

    [法]埃瑞克·勒费布尔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8月10日   13 版)

        法国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如何在一个制度框架内制定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战略是我想探讨的内容。

        我想给大家介绍法国的藏品保护工作。策展人、博物馆管理人员需要与修复师探讨并制定藏品的具体保护方法。首先我想给大家介绍法国与博物馆藏品保护相关的机构,有一些机构是为修复师提供培训的学术机构。还有一些是实验室,进行分析,并且为博物馆的专业人士提供关于管理保护、修复环境和修复操作的建议。另外就是博物馆。这些机构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共同的一致的通用框架,与文物保护相关的人员共同合作。

        接下来我想为大家介绍塞努奇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我们制定了古代、现代以及中国的油画作品方面的保护政策。有两代馆藏人员、几大公共机构和一系列研讨会共同制定了保护操作,解决了相关问题。

        2002年,法国颁布了《博物馆法》,根据法律,修复师必须经过5年的培训,而且要获得毕业文凭和专业证书。

        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INP,这是一个法国的学术机构,为策展人和修复师提供培训。我们每年会选择20名修复师进行培训,他们需要经过竞争选拔考试。分为油画、纺织品、摄影、纸质作品、书籍、雕塑、陶瓷、金属作品。在去年的培训中,学生们参与了一些修复项目,这是很好的专业桥梁,可以在学术机构和博物馆之间建立起很好的联系,并且能够以老师带学生的学徒制让他们了解保护的现状。有一位是来自学院的老师,很多时候是学院的领导或者院长,另外一位是博物馆的策展人。学生会接受来自两个方面的培训。

        2014年,这个学院的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关于中国道教艺术的八大元素。他对于道袍的袖子和衣服上的不同部位进行了分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对道袍染色前使用的丝线材料进行分析,并且对不同样本进行科学干预分析,处理和处理之后进行称重、紫外线光谱检测、显微镜下的观测,对丝线的张力和染色进行张力测试,进一步了解处理前后的丝绸性能和形状的变化。

        法国博物馆保护中心(C2RMF)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建立于1999年,主要目的是分析和保护博物馆的藏品。法国博物馆联盟包括1218家博物馆,这个联盟可以向保护中心提出要求,要求中心向他们的保护项目提出建议。这个保护中心有非常多的先进设备,其中包括粒子加速器。这个保护中心有30多位专业人员分别在考古学、雕塑学、油画、纸质作品、摄影作品、装置艺术、当代艺术部门工作。这个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成为公立博物馆的咨询人员,提供环境质量、材料特性、存储条件等盲从的一系列建议,比如日本铜器出现了腐蚀,这个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被邀请来进行调查,对铜器进行分析,并与腐蚀研究所一起合作。

        在法国博物馆界,保护中心也会与法国各地的博物馆合作很多项目,比如中国公众收藏中的中国纸张。对中国纸质作品的不同材料进行分析,并确定修复方式。

        法国博物馆联盟包括1218家博物馆,其中有5家国家级博物馆。大部分的法国博物馆并没有常设的修复师职位,只有卢浮宫、现代艺术国家博物馆、巴黎时装博物馆、巴黎历史博物馆有一些常设的修复师职位,但远远不能满足博物馆的藏品修复需要。大部分博物馆需要雇佣自由职业的修复师。

        法国博物馆修复项目的程序,首先是对修复藏品进行定义。第二个步骤是组成修复师委员会,评估修复项目的情况,向专家委员会报告。这个专家委员会是由文化部下属的文化局进行选择。修复师向博物馆体改完整的修复报告。

        在这样的框架下,博物馆如何制定修复战略?还是以Cercuschi博物馆为例。很多画作是Cercus⁃chi到中国的时候购买的。这些中国的艺术品就像西方的油画一样被展出。

        第二部分是来自20世纪初期的当代艺术作品,像齐白石、傅抱石、张大千。这些画要么是捐赠的,或者是在二战以后购买的。1960年以后开始展出这些作品,这个博物馆建立了专门的中国绘画画廊。在90年代之前,没有中国绘画修复传统。80年代,第一批法国的日本修复师到日本和台湾接受培训,他们在90年代回到法国,90年代中期开始了中国绘画藏品的修复工作。

        第一个阶段的修复工作焦点是20世纪的藏品。第二个阶段是继续修复工作,主要是历史绘画。第三个时期是大幅作品的代表作修复,并通过展览展示了过去15年的修复工作。2009年春天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特展,作为中国绘画作品展出的前奏,而且是中国画在欧洲展出的纪录,除了这些绘画以外,还通过短片介绍了绘画的历史,并介绍了修复和装裱过程。

        在展出期间还举行了国际研讨会,由美术历史国家研究院与国家文化遗产研究院一起举办。给欧洲介绍了来自北京故宫和台湾故宫的专业修复工的专业知识,杨泽华(音)来自北京故宫,介绍了海藻胶应用于修复工作。台北故宫的专家介绍了丝绸画的修复技巧。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绘画在欧洲的情况,从修复的角度分享了他们的体会和经验。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请从事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修复的修复师进行比较研究,比如我们参加了卢浮宫举办的乾隆皇帝的绘画展览。

        这是远东研究院在《亚洲艺术》杂志上出版的论文,得到了科学研究国家中心的支持。

        修复、展出、媒体、学界的分享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中国绘画。我们使用了独立的修复师资源,在机构框架内借助独立的修复师来制定自己的修复政策。还有200多名学生和专业修复人员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也得到了公众、媒体的高度关注。这次研讨会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些公众并不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环境,博物馆进行修复工作是否是最佳的艺术展出方式?我觉得电影是非常好的介绍中国画的方式。要了解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画家作画的困难、装裱方式等等,这都是需要我们欣赏并了解的艺术作品的重要信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