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

    互联网与自己,颠覆还是共生

    刘芹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7月13日   16 版)
    《趋势红利》,刘润著,文化发展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定价:45.00元

        前段时间我去硅谷考察了一趟,跟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也有交流。和大家分享了我的一些体会,现在的创业、创新不是受单一性变量的影响,它受到很多维度变量的影响。

        首先,全世界处在一个比较动荡的阶段。全球经济的不平衡现在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造成的影响就是地缘政治不稳定,供需矛盾突出,然后它进而影响油价、大宗商品,金融市场都很混乱。我感觉从外部的宏观性上来看,未来几年都是比较动荡的一个时期。

        第二,我觉得移动互联网科技创新的第一波高潮已经过去了,新的科技创新还在慢慢的孕育过程中,因此接下来将处在科技创新周期的一个平台孕育期。未来一年或者数年,科技创新的高潮兴奋点可能不像前两年那么明显,全球化的结构性增长的动力在丧失,要寻找新的结构化增长的动力。

        全世界指望着中国能成为全球增长的内生动力,但是中国的经济处在全球化的体系之中,因此也会受到上面两大因素的负面影响。中国需要对自身的增长动力进行调整,因此才会出现供给侧改革的提法。

        总之,我认为未来几年的经济和创新创业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看的,宏观方面的不确定性跟科技创新的平台期刚好叠加在一起,所以不会呈现出过去两年看起来非常繁荣的状态。

        但在基本面上,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比如说消费升级的出现,以及中国推进城镇化带来的从沿海向内地、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的梯度发展,我觉得这些因素会带来很多新的商业机会。

        那企业该如何抓住新商机呢?

        中国现在的创业存在非常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今后如果企业想要找到新的竞争优势,会逼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找差异化竞争策略,而技术或其它创新壁垒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东西开始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追捧,而残酷的同质化红海竞争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不那么被追捧的阶段,靠技术壁垒建立差异化竞争力的公司未来可能会得到更多关注,我个人感觉这是整体的基调。

        刘润在新书《趋势红利》中,将技术突破归结为产品创新红利的一部分。这本书的读者,也许是互联网人士,也许是零售业人士,也许从事制造的,因此会有部分读者认为自己转型的关键点不在于技术创新。的确,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机会和挑战,因此刘润才在本书提出了四大趋势红利来满足不同读者的实际需求。

        我认为企业转型最终是要回归到本质:如果你的消费者发生变化,你就必须得跟着他变。

        这一轮商业变化回到根本,就是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已经全面互联网化。以前的消费者都是看电视的,现在他不看电视了,他在手机上获取资讯、消磨时间。用户行为改变了,相对应的营销模式也得改变,你做任何生意,如果不懂社交,你就不知道怎么跟用户去沟通。

        现在消费者变得越来越年轻,80后、90后有三四亿,未来00后也要进场,它们获得资讯的方式全都在网上。你做生意你无法回避这个变化,所以就要学会理解:现在消费者是怎么获得内容的;现在消费者是怎么传播内容的;现在消费之间是怎么相互影响的。做营销不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吗?传递信息给消费者,想办法让他对你的信息产生反应,甚至让他帮你把这个信息传播开来。今天做生意的人再不懂这个,那确实是自己出了问题啊。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市场营销是商业变革的第一个发力点,因为我们是以用户为导向,所以要从用户沟通模式开始变。如果你今天没有获得营销上的便利(本书称之为“社交红利”)就有问题。

        企业要判断清楚,互联网跟自己的业务是颠覆还是共生的关系。要放到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你的核心价值能不能长期存在,只要能够长期存在你就不能慌,你就有机会跟互联网形成共生性的关系,就可以在共生性的生态里找到自己的新位置,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找到跟消费者打交道的新方法。

        比如说互联网没有改变用户对咖啡或咖啡背后的生活方式的喜爱,那企业就不用怕。星巴克在中国生意还不错,它不停地利用互联网来做营销的升级,并提供免费的WIFI,它的生意甚至受益于互联网。

        再以教育产业为例,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满足学生对优质教学内容的需求,以及师资的服务。不论是不是互联网教育公司,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永远都是最核心的。但如果在把核心做好的同时,又能利用互联网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便利性(本书将用户体验创新归结为创新红利的另一部分),那么企业就很可能大获成功。这个逻辑对任何行业的转型都是一样的。

        最终,面对互联网化的巨大冲击,中国企业会从开始恐慌过渡到开始学会面对。在转型进程中,我认为企业要从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变化开始着手研究,要从营销模式的变革开始入手,慢慢学习,逐步动态调整企业的生产、销售、产业链组织等业务流程......刘润在本书中对传统企业转型的实操方法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介绍,可供大家对照参考。

        (刘芹,晨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晨兴资本的成功投资案例包括小米、YY语音、UCWeb、迅雷、携程、搜狐等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