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

    网上文谈

    陈彦:现实主义需要面对日常的残酷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7月13日   17 版)
    栏目主持/采写:舒晋瑜
    陈彦:1963年生于陕西镇安。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曾创作32集电视剧《大树小树》,在央视播出并获电视剧“飞天奖”。著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其中《装台》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5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被中国图书学会评为“2015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第一名。出版有《陈彦剧作选》《陈彦词作选》、散文集《必须抵达》《边走边看》《坚挺的表达》等著作。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届“中华艺文奖”获得者。

        米里哀尽可以送他的灯台,我偏要刁菊花杀狗

     

        尽管三次获得戏剧界大奖,但对文学界来说,陈彦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

     

        然而,2016年1月,中国小说学会公布201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陈彦的《装台》(作家出版社)名列榜首;中国版协推出2015年度中国好书排行榜,《装台》排名文学艺术类获奖图书第一。陈彦在把《装台》中的小人物推向台前的同时,也让自己置身于聚光灯下。

     

        7月8日,读书报记者专访作家陈彦。

     

        读书报:您依赖新媒体吗?如何看待新媒体对文学的冲击?

     

        陈彦:谈不上依赖,但必须正视这种传播样式的神奇。新媒体对传统文学的冲击是一定的,但传统文学也不至于溃不成军,分众化也许将越来越明显。国家大了,世界大了,任何样态都不可能是独霸天下的。

     

        读书报:在这种状况下,纯文学作家有危机感吗?

     

        陈彦:肯定会有,不是纯文学作家,所有行业都会有危机感。金融家、实业家……王石不是也有危机了吗?甚至政治家,哪个能在今天的社会里闲庭信步?关键看你持守什么。简单一点,懒得左顾右盼,可能是化解危机的最好办法。文学毕竟不同于科技现代化,它是精神领域的东西,这个领域里最可宝贵的往往是传统,越深厚的传统,往往越有价值,换一句话说,越是冷静深沉的思考,可能越是有生存空间的。因此,纯文学作家危机感产生的必要性,在我看来也就不大了,关键是要看能否深切时代脉搏,至于托出的形式、样态,倒是其次了。

     

        读书报:为什么会钟情于戏剧创作?有什么契机吗?

     

        陈彦:我最早是从写小说开始的,我们那一代人,大概都有文学梦。我十七岁在一个省级内刊上发了第一篇小说,叫《爆破》,还写了一些散文。当时县文化局的领导认为我能写,就交给我一个任务,说省上要搞“学校剧”评奖,我们好歹得给人家上交一个作品,让我无论如何写一个。催得急了,我就写了一个话剧,叫《她在他们中间》,一共九场。谁知,几个月后通知下来,我的剧获得省上二等奖。我由此树起了戏剧创作的信心,加之单位写了就排,排了就演,两三年中,搬上舞台四五个大戏,戏剧创作逐渐成了我的职业。

     

        读书报:您在戏剧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这些戏剧作品,比如《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都以“为普通人立传”为主旨。为什么选择小人物作为创作的素材和源头?

     

        陈彦:首先是熟悉他们,其次是一种文学精神的昭示。我以为,无论文学,还是戏剧,都不能缺失悲悯与人道情怀,更不能缺失对混沌、甚至幽暗生活的点亮。我始终认为,“大人物”的生命世界里,已经塞满了太多的好东西,我们应该把希望、美好与力量,赋予更多的小人物。也恰恰是这点,使我们的题材世界豁然开朗,几乎俯拾即是,只要你愿意去发现,因为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小人物”。我一生看过很多遍《悲惨世界》,不仅小说,而且多次看过电影、音乐剧,每每看到冉阿让偷了主教的灯台,警察追来时,主教反倒说这灯台是他赠送给冉阿让先生的,由此,几乎彻底改变了一个窃犯的一生的故事,我就似乎突然明白文学是要干什么了。冉阿让似乎也是可以装进“小人物”这个筐里的。

     

        读书报:顺子的生活其实很不顺。装台的时候,顺子是农民工的灵魂人物,但他在人面前谨小慎微,低三下四,他的生活艰辛、卑微甚至懦弱;可是另一方面,他敬业,有担当,善良又仗义。您是怎样理解顺子的?您认为他是弱者吗?

     

        陈彦:我心中的顺子,是一个表面逆来顺受的人,其实内心并不懦弱。他所表现出的“不幸”“不争”,是面对强大生活场域的无奈转圜,因为,他既不能放弃,也不能做表面“抗争”,他不是可以无忧无虑地活着的人,他还撑持着一个散乱而又沉重的家,肩上还扛着一支一天不装台就活不下去的队伍。

     

        该管的不该管的,都把他粘乎上了,并且还撒不离手。他做人就不能“太硬”,啥事就都不能“霸王硬上弓”,他得讲方式方法,有时甚至还得上点“奴才相”,但我们不能对他要求过多,因为,他要双脚踩在大地上生活,我们无法要求他必须有一种所谓的“现代”人格与觉悟,这就是顺子,他没有读过老子庄子,但他身上却有着某些老庄的生存哲学与智慧。

     

        读书报:作品之所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于人物的塑造,每一个都让人过目难忘。顺子的女儿菊花,丑陋、虚荣甚至残忍歹毒,尤其是杀狗一节,触目惊心。如此惨烈的描写,只是为了刻画人物吗?

     

        陈彦:既是刻画人物,也是希望找到一种寓言和象征。我是希望通过这个人,这个事件,找到一种更普遍的社会生活对应。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冷酷无情者可以说层出不穷。尤其是仇恨的表达方式,尽管千差万别,但骨子里就是这种丝毫看不到人性温度的残暴。杀狗的情节,本来我是写得有些节制的,后来有朋友说,这个地方是不是下笔太狠?我反倒加强了这一块,直写得连我自己也毛骨悚然才停笔。我是觉得,现实主义需要对这种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生命冷酷,给以强烈的凸显与敲击。生活中,有些很光鲜的人,其实内心很冷酷,很歹毒,尽管不是虐狗,杀狗,但所使出来的“招数”,并不比菊花来得更具人性。

     

        读书报:故事发生在城乡接合部的西京,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在原有的创作基础上驾驭这样的题材,是否游刃有余?

     

        陈彦:我一直关心着城市的这一块,我觉得要研究中国今天的社会问题,这里是内容最丰富的地方。此前,我写过舞台剧《西京故事》,搜集了很多素材,但由于舞台剧体量就那么大,必须在两个多小时解决问题,因此,大量素材和思考都浪费了。我就思考着要写一部还叫《西京故事》的小说,力争能把自己好多年对城乡二元结构中许多问题的思考,全面展示出来。我大概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了这部长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太白文艺社联合推出后,市场也销售了好几万册,还正在改编电影和电视剧。《装台》也可以说是对这种生活的继续,但又有本质区别。

     

        读书报:在您的笔下,女性心理刻画得非常到位,能谈谈您对于女性角色的把握吗?

     

        陈彦:其实没什么刻意,按生活的本来逻辑,本来样貌,去描写每一个人物,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最重要的是符合人性。最最重要的是:真实,尽量使人物来得真实些。我写的舞台剧,大多数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也许有一种特别的东西存在,但目前我还没有意识到。当然,我正在写的一部长篇,还是以一个女主演为小说中心人物的,但愿那时我能有所悟妙。

     

        读书报:语言的鲜活和方言的运用,使作品保持了原生态。您对语言有怎样的要求?

     

        陈彦:我希望小说语言,是一种最简洁的能够说清事情的语言,不要绕,要生动、明快。我多年的舞台剧创作,其实也是训练语言的过程。那里,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需要你用最简单的方法,把最复杂的事物表达出来,任何拖泥带水,都可能导致观众“抽签”。当然,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你要说得巧,说得妙,才会让人物与故事,尤其是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更有意味。关于方言的运用,也需要选择,首先要考虑它传播的可能性,有些太地方的语言,是一定不能用在小说里的,这是很好判断的选择。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在我看来,永远是真理。

     

        读书报:陕西的很多作家,在现实主义创作上都非常突出,您的创作也不例外。作为陕军一员,您认为这方水土和创作有何关联?

     

        陈彦:陕西有很多小说大家,他们的创作是我学习的榜样。创作与传统有关,这块土地上出小说家,是这块土地的光荣。水土与创作的关联是多重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尤其是这个群体的相互激荡、砥砺很重要。当你的生活场,几乎每天都能遇见文学的时候,你的血脉就会为文学加速流动起来。而当你每天只遇见生意时,你的血管里,怦动的也可能就只剩下生意了。这个很重要,陕西很多文人很清贫,但以文学为生,我们无法抑制自己,不能不像“蚂蚁”一样,加入他们庄严行进的行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