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

    科技馆运营岂能“重馆轻展”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7月06日   20 版)

        近年来,福建各地均在改建、扩建、新建科技馆,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已有的科技场馆运营状况并不乐观。(6月23日《福建日报》)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比较注重场馆主体建筑的建设,多数科技馆在建筑规模上,基本能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却严重忽略了展品、展览内容的充实和更新,由于展品陈旧、设施老旧而乏人光顾。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用“重馆轻展”来概括。“重馆轻展”其实不光是福建省多数科技馆的遭遇。贵州、湖南的某些科技馆也曾被报道“伤痕累累”,近半设备成“哑巴”。

        在科技馆建设与运营中,为何会出现“重馆轻展”现象?说穿了,还是因为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并没有从内心真正重视科技馆的无形作用。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科技馆并不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设施,也不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当初之所以会不管有没有经济实力,有没有后续运营能力,有没有长远规划,都要跟风建设科技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政绩的需要——政绩考量时“GDP不够,形象工程凑”。

        抱着如此功利心态建设科技馆,注定会上演一场“叶公好龙”式的闹剧——没有科技馆时想建设一个高大上的科技馆,好不容易建成一个科技馆,又担心运营得越好,地方财政的包袱就越大。在“叶公好龙”式的心理之下,地方财政不愿为科技馆予以及时足额的财政投入,科技馆的设施也就欠缺维护,展品也就难以被及时更新换代,即使互动型设备成“哑巴”,也破罐子破摔般接待来客,甚至宁可让科技馆闲着也不开放。

        如此建设与运营科技馆,必然使科普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丝毫产生不了科普效果,显然是对建设资金和土地等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科普教育和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表现。

        因此,科技馆“重馆轻展”的现象必须改观。有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员配置,让科技馆真正发挥好科普教育功能《科普法》规定,科普场馆的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不管何种理由,科技馆是政府应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这种公共产品与服务容不得以“伤痕累累”的现状来敷衍应付。如果地方财政确有困难,也可以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建设科技馆中,不能使之沦为摆设。

        成都市武侯区 何勇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