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6月29日 星期三

    以《吴孟超传》《雷锋全集》为例:如何打造精品图书

    吴素莲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6月29日   06 版)

        前不久,我编辑的《吴孟超传》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3年我编辑的《雷锋全集》获2013年中国发行学会评选的畅销书奖。这两本书分别获奖,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同时也是对我本人极大的鼓舞。这说明我当编辑这么多年,尤其是近几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对履职编辑这个工作岗位是比较成功的。如何编辑策划打造精品图书?我谈谈一些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同行们做探讨与交流。

     

        编辑的“朋友圈”

     

        行业里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抱怨,那就是:我们是小社,没法同大社比。我听了这句话后很不以为然,没有小,哪来的大?许多大社也是从小社发展壮大的。诚然,小社对于编辑来说,在组稿方面的确会有一些影响,如在经济实力方面无法与大社比,而且一些作者对出版社也会有所挑选。然而事在人为,不是所有的作者都会挑选大社而摒弃小社,只要做足了功课,优秀的作者与优秀的书稿还是会光顾你的。当然,这需要编辑自身的人格魅力的影响与日积月累的人脉关系。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要有良好的心态与心理素质,不卑不亢,平等待人。我在组《吴孟超传》书稿时,正是这样。我通过朋友与作者王宏甲老师相识时,日常是以一个普通朋友的身份与他维系交往的。当我走上编辑岗位时,自然想到了王宏甲老师。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我已到编辑岗位,今后如有书稿希望能给我。正是这个不经意的一个电话,使我获得了《吴孟超传》的书稿。

     

        编辑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神。要以诚待人,对待作者不因他是名作家就卑躬屈膝,也不因其默默无名而盛气凌人。要以书稿的内容来定取舍,而不是以作家名气来决定书稿,这是作为编辑起码的职业素养。名作家也是由开始的无名成长为有名的,每一个编辑都要认真对待每一本书稿,不能因人而异,也不能因稿而异,更不能用势利的眼光看人。一个人的生活圈子有限,许多作者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再到朋友的渐进过程。为此,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要有亲和力,要平易近人不摆架子,要热情周到,使作者从认识你到相信你,逐渐变为信任你,视你为知己,这就是编辑的成功之处。即使是不能采纳的书稿,也要说出不采纳的理由,请对方给予充分理解,不要让作者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你的热情也许会帮你找到更好的书稿:他的书稿没有被选用,但他生活圈子里的好朋友创作的好书,他会介绍给你。即使没有书给你,那你也赚了个好人缘。在考虑稿费等问题时,既要考虑出版社的利益,又要考虑作者的利益,要与作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实现利益双赢。

     

        一个优秀的编辑,要有一个良好的作者群,这个群体只有扩大而不能缩小。不能一本书做完了,作者的关系也就断了,而要努力挖掘第二本、第三本书稿,不断扩展自己的稿源。要做个有心人,处处时时不忘自己是个编辑,多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捕捉信息,寻找新稿源。

     

        红线不能碰

     

        有人说,一本好书可以使编辑名声远扬,一本内容不好的书,也会使编辑身败名裂。此话不假。内容的好坏,是决定书稿能否出版的重中之重,政治导向这根红线更是绝对碰不得的。

     

        记得有一年,有人向我推荐一本“冈波巴”的书稿,当时承诺给予很丰厚的出版资助。我看这书稿,作者是唐朝的,与当今时事关系不大,然而该书涉及西藏,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为此,趁中午在机关食堂吃午饭的时间,我特意与当时的统战部七局局长、现在的统战部副部长斯塔坐在一起,询问“冈波巴”这个人的情况。一打听果然问出了问题,虽然“冈波巴”本人是唐朝的,没什么问题,但他所创立的白教现在的首领在印度。华文出版社的书稿涉及敏感问题较多,尤其对新编辑来说,虽然学历高,但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很难驾驭一些民族政策性很强的书稿。这就要求编辑加强业务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只要把握好书稿的内容,这类书稿往往是很有价值的,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优秀书稿。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时多看多读,熟能生巧,就能辨别书稿的优劣,在众多的书稿中筛选、甄别出优秀的书稿。我2012年编辑的《雷锋全集》《吴孟超传》之所以能获奖,就是从政治导向上看到了该书的价值,从而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勿忘出版时机

     

        《雷锋全集》在全国发行位居榜首,除了该书本身的价值外,与我社抓住了先机有极大的关系。201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找到已退休的原总政治部编研室主任邢华琪同志,要求他再次出山整理有关雷锋的资料,因《雷锋全集》十年前是华文出版社所属金丝带公司出版的,所以作者将这个信息告诉了华文出版社。华文出版社针对该书到市场做了调研,然而结果并不理想。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与作者商量先印3000册,并且商定不支付稿费。经作者同意后,2011年10月我开始了该书的编辑加工工作。出于对雷锋同志的热爱与敬仰,我将书稿从封面装帧到版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加工,并且加班加点地抢时间,争取到了在2012年1月8日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率先出版《雷锋全集》的时机。此时,恰巧在雷锋同志牺牲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再次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整个图书订货会上除了新华出版社有关于雷锋的书外,就是华文出版社新出版的《雷锋全集》。其他出版社刚开始准备做有关雷锋的图书时,我社的图书已抢占先机,占领了市场,并进入了推广阶段。我社的《雷锋全集》,以其资料权威、完备,装帧精美,出版及时,宣传有力,迅速占领了市场。正如一家出版社领导所说,他们的书仅仅晚出了四天,市场就被华文出版社所占领,可见时机对出版的重要性,而这也促成了《雷锋全集》荣获2013年度畅销书奖。

     

        发掘图书价值

     

        我所在的编辑部是人物传记编辑部,它尽管在图书出版板块上占的市场比例不大,无法与教材教辅相比,但其历史作用是一些图书无法相比的。我常与人说,人物传记承担了史学家的角色,因为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特定的人物角色,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定的背景下,以特定的历史事件为源头创作的,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状况。例如,我编辑的《爱新觉罗·毓嶦回忆录》,主人公14岁时就在长春伪皇宫跟随溥仪,后又一起被俘到前苏联,最后被引渡回国,一起拘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毓嶦写的回忆录,对研究溥仪在长春、前苏联,以及抚顺战犯管理所再教育的过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我编辑的《钟耀群谈端木蕻良家事》,首次披露了钟耀群年轻时的照片,将这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话剧皇后的生活画面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钟耀群与端木生活了36年,书中细节对端木蕻良后期研究有一定价值,填补了空白。刚出版的《在周恩来身边四十年》一书是老红军童小鹏的遗作,他从1936年西安事变起就跟随总理,长达四十年,直至总理去世。童小鹏曾是总理办公室主任,他写的回忆录真实地反映了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总理在国统区的工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跟随总理在西花厅工作的场景。由于总理生前不让人宣传他,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跟随总理的人相继去世,这部回忆录的出版,对研究总理是一份宝贵的遗产。总而言之,出原创书,出有价值的书,是我的出书宗旨。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本书从选题、策划,到编辑、出版,到市场推广和渠道销售,都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一个好的题材,经过编辑、校对、排版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以优质的图书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是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但要使产品成为精品,还要出版社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首先,要做好产品宣传,除新书首发式、作品研讨会、签名售书等常规营销活动,还应在传播形式及渠道上创新,如利用电视媒体开展系列讲座、读书会等活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图书产品介绍和宣传等;要广开销售渠道,销售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种销售渠道和平台向全国各地进行产品推销和宣传,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知名度;最后一点,那就是领导的重视和亲自参与。《雷锋全集》这本书能荣获2013畅销书奖就是最好的证明,它是社领导亲自督导,出版社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总而言之,优质的选题是前提;编校质量的优良是图书的根本;装帧的精美为图书锦上添花;宣传的到位,使得图书能广为流传;销售渠道的畅通,是图书推广的基本保证。这些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本优秀的、畅销的图书,不是某一个编辑凭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是全社人员努力的结果。

     

        (本文作者为华文出版社编辑部“小吴工作室”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