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夏琪)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治理中国·基层治理实践与展望(2016)论坛”近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术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讨当前中国基层治理的诸多课题。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房宁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对象和范围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区和社群正在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场域”。他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经历了巨大变化,当前中国的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治理的“场域”也处在深刻变化之中。“这里的‘场域’是个抽象概念,主要指社会治理对象存在的时空。”房宁说,过去,中国基层治理的范围主要是针对因工作联系建立起的“场域”,例如城市中的工厂、机关、学校以及农村中的人民公社等,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原本的社会治理的“场域”已被社会发展所颠覆。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基层治理的体系相对稳定,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流动性提高,这是中国基层治理“场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基层治理“场域”已不再,那么,新的“场域”到底在哪?房宁说,目前来看,中国基层治理“新场域”主要的着力点在社区和社群。“社区和社群的治理可以说是中国当前基层治理的‘龙头’,‘场域’改变了,如果再用以往的治理方式进行操作自然无法奏效。”房宁说,认识这种“场域”的变化趋势是当前研究中国基层治理诸多课题的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