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6月08日   01 版)

        读书报6月图书推荐榜

     

        (详见9版)

     

        2016上半年度日本十大畅销书

     

        第一名:《天才》石原慎太郎

     

        第二名:《晚安罗杰》艾琳

     

        第三名:《正义之法:超越仇恨收获爱》大川隆法

     

        第四名:《羊与钢的森林》宫下奈都

     

        第五名:《想吃掉你的胰脏》住野Yoru

     

        第六名:《火花》又吉直树

     

        第七名:《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第八名:《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渡边和子

     

        第九名:《那一天》小保方晴子

     

        第十名:《怪杰佐罗力》

     

        (详见4版)

        胡适致郑天挺的三封信

     

        1917年,胡适自美归国就任北大文学院教授时,郑天挺刚好入学,成为胡适在北大的第一批学生。1933年,郑天挺为北大国文系副教授,胡适是文学院院长。1946年9月,胡适任北大校长时,郑天挺是秘书长,当时胡适常不在北平,许多行政事务乃委派郑天挺办理。胡、郑30年的交往至今未引起学界重视。二人原本有许多通信,少部分收入《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所编,中华书局,1979-1980年)、《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耿云志主编,黃山书社,1994年)、《胡适书信集》(耿云志、欧阳哲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胡适全集》(季羨林主编,第23-26册也收录胡适的书信,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中,而保留在郑天挺家的信,“文革”中大部分被毁。笔者在整理郑天挺遗稿时,发现胡适致郑天挺尚存的三封信,对此学界关注较少,却不失为探讨二人交谊的重要材料。

     

        (详见7版)

        从杨绛《干校六记》看中国革命的文学书写

     

        不得不承认,相比于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波澜壮阔、举世无双,20世纪和21世纪的中国文学相形见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20世纪的革命史,特别是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史的书写和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很多作家回避这段历史,穿越到遥远的古代或虚拟世界去寻找灵感;或者就是热衷于对当下中国消费主义的浅表化书写,而唯独避开既非遥远得虚幻、又非贴近得媚俗的共和国30年的历史。我坚信:如何理解和书写这段历史,无论是对一个作家个人,还是对整体的中国文学而言,都至关重要。回避这段历史书写,当代中国文学决不可能成就自己的伟大。

     

        (详见13版)

        “风月”原本“两无功”

     

        “风月”如此感人,“风月”又如此无奈。一腔真情,一场生死苦恋,却沉沦在柳梦梅的凄怆和悲鸣的“风月两无功”?这确有些蹊跷。也许,“风月”一词作为男女情事的借喻,并不被世人和文人们看好。像红娘、春香这样的角色,书(戏)名叫“贴”即“贴旦”,而“贴旦”又叫“风月旦”。也就是说,“风月”及“风月旦”大约是进不了“天地君亲师”的家神牌位。而且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没有红娘春香这样的“风月旦”,张生与莺莺,杜丽娘与柳梦梅的“风月”故事就不可能发生。但为什么“风月”一语所指,似乎与(所谓)正人君子的男女情事挂不上“号”呢?就连一向大胆一向自由的曹雪芹也有重要的章回和桥段,对“风月”一词及“风月”借喻语境有些揶揄。(详见15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