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5月25日 星期三

    《大学世界历史地图》编纂琐记

    杨柏如 安长春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5月25日   14 版)

        在我国地图出版物诸多门类中,世界历史地图一向是个薄弱环节。直至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世界史研究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尤其是著名历史学家吴于廑提出了宏观史学思想,对世界史研究与教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此同时人民出版社已先后译制了《俄国历史地图集》(英)、《钱伯斯世界历史地图》(英)和大型《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英)等。世界历史研究的成果,和可资参考、借鉴的多种世界历史地图集译制的问世,启迪了我国历史学界和地图界确信,应该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编纂高水平的世界历史地图集的时候了。于是在1983年,在人民出版社地图编辑组刘寅年的创议和吴于廑应人民出版社诚邀出任主编的情况下,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编纂,经过六年的努力,一部高水平的中型《大学世界历史地图》(集)遂应运而生。图集为16开本,1988年成书,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即被教育部认定为高校教材。

     

        理想的工作团队

     

        世界历史地图属专题地图门类,其编制首先要以历史学家为主体,辅以地图编辑家的紧密协作,方能成图。而这两方面人员在学术、科技素养上的高低,必然对成图质量和水准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主编吴于廑主持下,参加编纂工作的有两个编辑组,一个是由武汉大学几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的历史编辑组,负责历史内容的设计;一个是由人民出版社几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地图编辑组成的地图编辑组,负责地图的编绘。两个编辑组分工协作,紧密结合。实践证明,这是个较为理想的工作团队。

     

        吴于廑主编在图集编纂过程中,精心指导,从编纂体系、图目厘订到内容取舍,事必躬亲。在开编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吴先生就做了足有3个多小时的讲话,对图集编纂的指导思想、地图的学术性、地图和文字内容取舍、适应高校教学要求,以及用亦图亦史的表现形式等问题,作了详细说明。这次讲话统一了大家的认识,明确了工作中共同努力的方向,使两个编辑组更能形成合力,这就确保了图集成书时在学术上和现图上应有的高水准。

     

        宏观史学完美体现

     

        吴于廑主编以他悉心研究的丰硕的学术成果——宏观世界史观,完美地融入了《大学世界历史地图》的全部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中,使图集具有鲜明的学术性、系列性、艺术性和开创性的高水平。

     

        吴先生在长篇“前言”中开宗明义地说:这部地图集在书名的主题下标了一个副题,“从地图看世界历史行程”。其意在于“世界历史行程这一宏伟而悠长的人类自古及今所曾经历的客观过程,可以用一系列的地图,铺开它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投入读者的视野,借以一览它的演变的轮廓。”“使读者在逐图阅览之中犹之读史,呈现于眼前的,有一个世界的轮廓印象”。

     

        吴先生接着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解答的是,世界历史经历了怎样的行程?历史怎样成为世界历史?这个问题不清楚,就很难把世界历史地图编制成有意义的系列,因而也就无从让读者从地图来看世界历史行程了。

     

        吴先生接着精辟论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行程:“人类历史并非自始就具有世界性,自始就是世界历史。历史之成为世界历史,其自身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原始的相互闭塞的不同人群的历史,逐步打破彼此间的闭塞,日益加深各族、各地区间的联系,终之构成一个在全局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发展,即生产方式由低级到高级的纵向发展,和随着生产方式的演变而日益增长的各族和各地区的交往所导致的横向发展。”吴先生又强调指出,“为了说明历史怎样发展为世界历史,必须对这两方面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历史是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逐步完善的前提之下,不断扩大横向发展而成为世界历史的。”

     

        吴先生所作以上弘观世界史观的论述,为图集的编制注入了灵魂。一改过去那种将历史上几个帝国或若干国家政治疆域图、几次重大战争攻守路线图、以及其他重大事件地理方位图等等之类汇编成集的传统,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创新的、包容多方面的、首尾衔接成体系的“世界历史地图集。”

     

        在图文结合的形态方面,《大学世界历史地图》也匠心独运。全图集共设置了67幅图面,在图目编列上、每幅图主图和附图的配置以及简要文字说明等方面,都考虑到既能显示出世界历史行程的主线,又能配合高校历史专业通用的世界史教材的主要内容。亦图亦史,既是一本辅助世界通史教学的参考用书,也是一本可供单独阅览的有其自身系统的世界史读物。

     

        本图集最后还附有中外文对照的“地名索引”,汇集地名约4000条,为读者查考提供了方便。

     

        图集问世后的影响

     

        《大学世界历史地图》问世后,无论是对世界历史的学术研究,还是对高校世界历史的教学参考,以及其对地图学界的影响,都是极为深广的。

     

        北京大学历史学家马克垚教授在1989年第3期《世界历史》期刊上撰文《从地图看世界历史行程》,对图集的学术价值和亦图亦文的表现形式多有肯定。或许图集给马教授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在时隔24年后,他在2013年纪念吴先生百年诞辰的文章中,再次提及此图集,并用较长文字予以评述。他认为图集体现了吴先生建立的宏观世界史体系,从世界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各个层面,显示了历史如何成为世界历史。马教授以赞赏的语气说:“地图是可以这样来编制的,即用地图来表示世界历史的行程,这可真是一大发明,值得我们仿效。”(此文载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吴于廑学术思想研究》一书);某某学者还这样赞道:“吴老在主编的这部图集中所撰‘前言’,至今仍是史学论文中无人企及的名篇。”

     

        图集出版后,成为高校世界历史教学的重要参考书,深受高校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在地图界,凡是编制世界历史地图的,大多以此为蓝本或用作重要参考资料。中国地图出版社原总编龙宗英在27年前曾向人民出版社表示,希望该图集转由地图社出版,并愿承担图集当时12万元的高额制版费用。人民出版社未允。直至一年多以前,地图社仍认为该图集至今依然是同类型地图中最好的版本之一,再次希望能获得该图集的增订出版权。其影响之久,由此可见一斑。

     

        2012年12月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图发展史》(卢良志著)一书,在叙述“世界历史地图的编制与出版”部分,《大学世界历史地图》是唯一被收录并详为介绍的中型世界历史地图集。这足以说明该图集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占有开先河之作的重要地位。

     

        (作者分别为本图集地图编辑组和历史编辑组成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