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博物视界

    格陵兰草原毛虫如何度过零下70度的严冬?

    赵欣蓓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5月04日   16 版)
    《冬日的世界:动物的生存智慧》,[美]贝恩德·海因里希著,赵欣蓓、岑少宇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52.00元

        如果你读一本科普书追求的是高大全的科普知识,那么,《冬日的世界》可能不适合你。但如果你希望用读小品的心情感受生命世界的美好,那么你不妨读读这本书。在读完《冬日的世界》后,你一定会换一种眼光看以往熟视无睹的生物,你会留意到蝴蝶确实只在春暖花开时短暂出现(因为它们无法抵御寒冷),会在看到一群麻雀时想到它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聚在一起……作者海因里希教授并不是以一位老师的角度在写这本书,而更像是一个在冬季森林里漫步的小男孩,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充满了热情,他带着我们去找交喙鸟巢,带着我们悄悄跟踪一只鼬,看它把食物带去哪里,他还用尽各种方法想要弄明白比我们的大拇指尖大不了多少的金冠戴菊是靠什么来度过零下30度的严冬的。《冬日的世界》带我们去的是一个被暖气和空调环绕的城里人已渐渐遗忘的真实的冬季世界。

        真实的北方冬季确如杰克·伦敦的书里描述的一般残酷。在野外,些许漫不经心的结果就可能是致命的。但生物总是能给冰冷无情的世界增添一抹温馨,因为它们能够在绝处逢生。生活在北极腹地的格陵兰草原毛虫面临的是零下70度的漫长冬天。它们的应对方法是每年在短暂的夏季化冻、生长,在冬季冰冻、等待,周而复始,13-14年才能化蛹。生活在加拿大和西伯利亚最北方的北极地鼠把体温降到零度左右甚至零下2度冬眠,还能在来年春天如期苏醒过来。黑脉金斑蝶为了躲避严寒,最远可以从加拿大长途迁徙4500千米到墨西哥去过冬。这些小小的动物在面临严酷自然环境时所表现出的惊人能力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无法想象。你又有没有想过,在秋季便未雨绸缪、用浑圆大腮帮搬运食物的超萌花栗鼠,和在冬天来临前努力把自己吃得圆胖的超呆美洲旱獭(土拨鼠),其实也是在认真严肃地为严冬做准备呢?动物应对寒冬的策略千奇百怪,没有一个万全之策适用于所有动物。也正因为此,我们的自然界才如此丰富、有趣。

        除了那些努力让自己能活过冬天的动物们,《冬日的世界》带给读者的更多暖心感受还来自于人们出于好奇而对动物的种种探索。海因里希教授在开篇就提出他要感谢的是那些“创造了自然的辉煌”的人们,即“因为在乎自然而提出问题、探索、实验、思考、分析和从经验主义的证据中总结出客观结论的人”。海因里希教授曾经尝过一些昆虫,发现它们体内有甜味的抗冻剂;他还曾经把刚出生的小龟放在装有泥土和树叶的瓶子里,然后把瓶子埋在室外让瓶里的土与外面的土层一样高,等深冬时再挖出来看小龟是在土里、躲在树叶下还是待在雪下树叶上过冬;他还经常把昆虫放进冰箱冷冻柜,看它们是否能抵御冰冻。其实科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有些看似简单的实验一样能回答科学问题。不过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就是犯各种错误。海因里希教授抓了几只戴菊的冬季食物——尺蠖幼虫,想养到成虫阶段。第一年,在放入幼虫的食物冷杉小枝时混入了一只蜘蛛,幼虫都成了蜘蛛的美餐;第二年,唯一的一只蛹在冷凝水里溺死了;直到第三年,海因里希教授才最终得到了成虫,成功做了鉴定,得到了答案。不停地犯错和纠错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真实轨迹,我们现有的科学知识在将来看会有很大一部分被发现不正确、不完善。就像人们在了解鸟类过冬策略时,最早的解释是北方鸟类是在冰下的泥里过冬的,直到发现了鸟类的洲际迁徙;因为知道鸟类会迁徙,人们就排除了鸟类会冬眠这一可能性。科学的进步就是在各种犯错和纠错中进行的,虽然并不是最有效率,但却很可爱,正如那些演化出来的动物们的过冬策略,自然界之美和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之美交映成辉,丰富着我们的世界。

        《冬日的世界》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有很多故事,有些让你叹为观止,有些令你忍俊不禁。科学,不仅仅是如何攻克中风或实现冷冻人,更是能“赋予人类灵魂最多的生命力”的“纯粹的研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